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时间:2025-08-01 08:23:11 论文大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报告的撰写变得尤为重要,需遵循特定格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篇1

  实验名称: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xxx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xxx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xxx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xxx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弱酸性

  强碱弱酸盐Na2CO314碱性

  Na2S14

  CH3COONa9

  强酸弱碱盐NH4Cl7中性

  (NH4)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

  从上表可推知: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大部分显酸性。

  实验反思:

  1、不同类型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发生了水解。

  ①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显碱性。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③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没有发生水解,C(H+)=C(OH—),PH=7(25℃)

  2、经对照书本提供的实验结果: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则此实验存在误差:

  a、强酸强碱盐溶液显弱酸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纯净水,而是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强酸弱碱盐溶液(NH4Cl)显中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浓度偏小,结果不准确;

  ②不在PH试纸测量范围之内,使其不能准确测得PH。

  3、同种类型,离子组成不同的盐,其溶液虽然酸碱性一致,但具体的PH还是有差别的(除显中性的强酸强碱盐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该盐水解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酸碱度有关。对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碱的碱性越弱,越难电离,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强;对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难电离,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强。

  4、实验时,先用酸碱指示剂大致估计酸碱性,再用精密PH试纸测量的原因:各种不同的精密PH试纸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必须在其测量范围之内才能较准确的测出溶液的PH。

  5、在测Cu(NO3)2、FeCl3酸碱性的时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xxx的原因:

  ①xxx的酸碱测量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测量的误差,而甲基橙的范围小,且由理论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测量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②FeCl3是黄色溶液,Cu(NO3)2是蓝色溶液,加入紫色后显示出来的颜色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酸碱性。

  有这么多试剂用来做实验还是少见的,所以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随便做了几个小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篇2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器材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滴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并观察。

  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滴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并观察。

  2、①取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②当铁钉表面变得光亮后,取出一个铁钉,洗净。③继续观察另一个铁钉,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比较两个铁钉。

  思考:盐酸除铁锈时,应注意什么?

  3、①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4、①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稀溶液,滴几滴酚酞溶液,现象。②滴入稀盐酸,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③取该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篇3

  【实验准备】

  1、提纯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必须经过的主要操作依次是。以上各步骤操作中均需用到玻璃棒,他们的作用依次是,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

  【实验目的】

  1、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实验仪器和药品】

  粗盐,水,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 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小结】

  1、怎样组装过滤器

  首先,将选好的滤纸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要与第一次对折的折缝不完全重合.当这样的滤纸放入漏斗中,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却能完好贴在漏斗壁上.对折时,不要把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以免削弱尖端的强度,便在湿润后,滤纸的上部能紧密地贴在漏斗壁上.

  其次,将叠好的滤纸放入合适的漏斗中,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

  2、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的颈部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篇4

  (实验A) 实验名称:小苏打加白醋后的变化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化学反应

  实验过程: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

  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 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不是很好闻。 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大一 篇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然后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点/℃-26沸点/℃179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气

  四、试剂用量规格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无水碳酸钾7.00g10%NaOH40.0ml盐酸40.0ml五、仪器装置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及现象时间步骤将7.00g无水碳酸钾、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烧瓶中摇匀现象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加热后有气泡产生,白色颗粒状固体13:33加热至微沸后调解电炉高度使近距离加热回流30~45min逐渐溶解,由奶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并出现一定的浅黄色泡沫,随着加热泡沫逐渐变为红棕色液体,表面有一层油状物冷却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搅拌、轻压底部固体14:15搭好水蒸气蒸馏装置,对蒸气发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烧瓶底部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固体;随着玻璃棒的搅拌,固体颗粒减小,液体变黏稠烧瓶底部物质开始逐渐溶解,表面的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在通入烧瓶中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将烧瓶冷却,再把其中的物质移至500ml烧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烧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移至500ml烧杯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加入1:1盐酸调节溶液至酸性量油层逐渐融化;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活性炭后液体变为黑色抽滤后滤液是透明的,加入盐酸后变为乳白色液体冷水冷却结晶完全后过滤,再称烧杯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抽滤后为白色固体;称重得m=6.56g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5ml无水碳酸钾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盐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试剂实际用量成品6.56g理论产量:0.05*148.17=7.41g实际产量:6.56g

  产率:6.56/7.4xx100%=88.53%

  八、实验讨论

  1.产率较高的原因:

  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项

  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