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时间:2025-09-27 14:25:10 心得体会

在从某件事情中获得经验教训后,撰写心得体会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1

  分子生物实验,这是在以往的实验训练中没有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所涉及的通常只是某个数据的测定或某种物质的提取,实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每次会持续一天时间。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整体大实验的概念。实验设计得与科研比较相似,毫不夸张的讲,每个实验都可以直接用于科研。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实验设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实验技术的堆砌,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机的将各种方法组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入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素质。而且我感觉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我们所做的实验中一门设计到比较"高深"知识或新问题的实验,能激发出我们对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兴趣。

  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亲身体会生物学研究的苦辣酸甜,得到正确实验结果时刻的畅快感,那是无法言明的。下面谈谈我的经验:

  1、操作要求精确——严谨仔细是关键

  分子实验所用的主要工具是移液枪,精度一般在微克级别有时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试验时精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接下来的实验失败。而菌种转化接种操作更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耐心与集中。要做好实验,我的经验是,先熟悉仪器的操作规范,在能够熟练的操纵仪器后,实验就简单多了,快、准、稳是分子实验操作的成功三要素。还有防污染是关键!

  2、仪器使用自动化——了解原理

  实验室的电子仪器主要有PCR仪,离心机,荧光照相仪等。操作这些仪器的`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仪器按键设置及作用,说明书对仪器的使用有详细说明。而且这些电子仪器大多都是电脑编程的,具有自动化程序控制,因此在操作完成后,就不太需要操心了,但一些注意事项任然是需要留心的,否则也会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

  3、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做好防护

  不可否认,分子实验是所有生物实验中危险程度最高的实验之一。主要原因是分子实验的试剂可以直接渗入皮肤并且嵌入细胞DNA链中造成DNA突变甚至是染色体畸变,因此在进行这些危险操作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带上防护手套,操作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洗工作。液氮的使用要做好防护,防冻伤。

  老师把整个课程安排的十分合理,给我们许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我们一起讨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要求严格,待人和蔼可亲,实验要求严且对实验技术的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理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都很认真完成了每一次的实验,每个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每一个小实验的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过失误也是常有的,经历过失望、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2

  在戴明博士四日谈中,以漏斗实验来解释管理与干预问题。管理人员常因缺乏对系统变异的统计思考方式而对系统进行干预,造成问题越变越离谱。譬如,厂内的管理阶层在品质会议中要求不良率最高的单位提出改善计划或业务会议中要求营业额退步的'营业员提出对策。以前国中的导师每周对学生评分排名,对退步的学生给与严厉的指责警告(现在应该还是一样)。但是以长期来看不良率依然有高有低;营业额每月仍是有好有坏;学生的排名每周还是有进有退,这些数据的变异很多是系统的正常变异,也就是所谓共同原因的变异。但是,管理人员对这些变异进行干预,采取矫正措施,使得系统越变越复杂。例如,制程管理人员隐藏不良品使不良率好看;营业人员虚报营业额使得帐面上好看;学生到补习班先练习考试题目使得排名进步。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所处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屡见不鲜,我们应该先了解系统的变异是来自特殊原因或是共同原因,再采取适当的行动。

  所谓漏斗实验,就是假想我们有一漏斗,装在桌上约半公尺高的架上,桌上有个靶。假设我们把一颗弹珠放入漏斗,不论我们放下的方式如何,弹珠就会以随机的方式滚下漏斗,然后由漏斗底部掉下到靶上,再用铅笔在落点做个记号。我们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则来使漏斗瞄准目标,这些规则相当于我们在使用设备、流程或系统中作的一些决策规则。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3

  1、参加生产例会的时候,谨记任部长教导,要发言,要有表现,我终于克制了自己的紧张,发言的时候,声音没发颤,这是我一个大进步。在第一次参加生产服务部全体会议的时候,我的表现令人失望,可是,仍然有两个人对我伸出了大拇指,谢谢他们的鼓励,我必须尽快提高自己,为了让他们的拇指竖的理直气壮,我也必须努力。

  2、通过与线上各级领导接触,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都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只有直面生产中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化解矛盾,才有利于生产,这是我学到的第一个工作方法。

  3、在xx指导下,配合制造总部和质量监察总部进行设备验收工作和工艺质量检查工作,协助出口基地异物控制小组做好现场管理和味精中异物控制工作,并在味精中异物控制方面提了一个改进建议,建议被采纳,我看做是线上领导对我的.鼓励。

  不足与努力方向:

  1、沟通方面非常欠缺。譬如,学习异物控制管理规定时,碰到“并晶”一词不懂,情愿自己上网查,也没询问别人,询问应该是最直接找到答案的途径。还有,在现场看到不明白的地方,闷在心里回来问熟悉的人,其实,现场一线工人能提供最好的答案。

  2、在会上宣贯全国质量知识竞赛活动的时候,由于认识不足,出现了偏差,幸亏夏部长的及时更正补充,才使这项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我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全局意识,不具备管理者心态,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心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必须对这项工作做到充分的理解:这项工作对公司有什么意义?要什么效果?

  3、对工艺的学习不深入,不主动,对粗制车间的洗水再利用于溶碱溶麸酸创新技术感兴趣,却没主动参与进去,空有满腔热情,没付诸行动,要加强学习,制定详细计划。

  4、只是机械地做报表,没用心体会报表中的数字有什么意义,也因此做错过报表,应该学会从报表中的数字中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4

  4月25日至5月17日,依照公司领导的安排和要求,我们一行四人去XX学习W、Mo、Bi、S、P、Cu、Pb,、Zn,、Fe、,Ag、Au等元素的分析检测方法和管理模式。进行有侧重有对比的学习,现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拓展了视野。对我们现有分析方法中的不足有了更明确地认识。而且对我们现在拥有的比较好的分析方法及操作规程有了更多的自信。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检测方面

  1、根据我们化验室可以分析的Cu 、W、Mo、S、P元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对在分析操作过程中好的操作方法及操作要领进行了借鉴,融合我们现有的操作规程,取长补短。使操作规程简化,为我们在分析流程快速样品时节约时间,能够比较快的提供数据,解决了以往数据滞后于生产的弊端,可以更好的为生产提供帮助。

  2、对一些不常接触的元素Bi 和Ag。通过跟班学习,按照操作规程,进一步掌握了低含量Bi的硫脲光度分析法、高含量Bi的EDTA容量分析法及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测Ag的初步知识。

  3、重点学习了成品入库样及销售样的钨、钼重量分析法,我公司分析钨、钼采用8-羟基喹啉重量法,对方钨采用钨酸铵重量法,钼采用钼酸铅重量法。两者在分析操作过程中有差异,但都是国标方法。不存在方法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但对方在分析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对我们有学习借鉴意义。如:熔样过程中电炉温度的高低控制;发烟时间长短的控制;过滤沉淀物时烧杯、玻璃棒、漏斗三者倾角的要求;过滤沉淀物时长颈漏斗挂水的程度;洗样时对洗瓶吹水的要求。这些细节虽不起眼,但却是样品分析准确度的'关键。

  4、对一些我们化验室不分析的常规元素,如Pb、Zn、Fe也进行了系统学习。初步掌握了其操作规程及要领,有待在以后的分析实践中加以熟练。

  5、对方化验室规模比较庞大,分析元素比较多,选厂流程样品量大,在对W、Mo、,Bi、 P的分析中,在熔样、浸取、定容、移取试液、测试等方面,操作人员存在着疏忽大意的现象。如:浸取时坩埚清洗不干净,定容刻度线不够准确。我们对其结果的准确性持有疑问。因此,我们的化验人员在这方面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以免误导生产。

  二、管理及人员配置

  XX质量计量部现有化验分析人员约xx人,人员配置相对充足,分工明确,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具有可选性和优越性。在人员管理上相对灵活,自由度高,人性化强。但我公司化验室有分析人员x名。人员相对紧缺,且流失较严重,可选性少,造成人员培养难度大。

  三、仪器方面

  一些常规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面,两者都相同或相近,如:电子天平,72型风光光度计等。但一些高精密仪器我们以前都未接触过。如:MAX-110型原子吸收火焰光度计(价格10-20万),荧光光谱仪(价格:100万左右),等离子发射光谱仪(价格:300万左右)。这些仪器价格贵,专人负责操作,在一个样品中能同时出具2-3种低含量元素的结果,分析速度快。以我们化验室的现状,还不太适合这些仪器的使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现有的分析操作基础上提高了认识,学会了一些我们不曾接触过的元素的分析方法,了解了我们不曾接触过的先进仪器。对我们以后的分析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为以后化验室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5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四川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

  一、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1、事故发生的因素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a、错误操作b、违章操作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1、防火防爆2、防尘防毒3、防止灼烫伤4、防止高处坠落5、防止车辆伤害6、防止触电7、防止机械伤害8、防止起重机械伤害9、防止物体打击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三、设备内作业须知:

  1、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

  2、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

  3、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

  4、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取采样分析,采样应有代表性

  5、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并且搭设安全梯或是安全平台,比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6、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应有入抢救的措施及有效保护手段

  7、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在容器内工作时因照明良好,照明用电应小于等于36V的防爆型灯具

  9、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

  10、《设备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负责办理,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是技术员填写作业证,上检修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

  (二)化工生产特点的简要介绍:化工生产的特点是以天然气作原料,用直接催化法分式合成胺。1、原料,半成品,成品多分为易燃易爆或是有毒物2、生产工艺多为高温,高压或是底温高压3、生产的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4、工业三废多,影响环境

  (三)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结构型式,结构种类和特点。

  (四)了解工厂的生产组织管理情况,劳动定额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五)了解工厂开展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情况。

  (六)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部件的`生产技术资料,包括:各种技术标准,图纸,专用设备说明书等。

  (七)了解变电所的主要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标准。

  (八)实习期间进行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劳动、守纪律教育,进行安全、保密教育。

  (九)控制、保护、测量部分采用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

  四、实习过程

  1、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车间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也更加的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2、实习日记在实习中,我们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均记入到了实习日记中。随时接受老师们的检查与批改。

  3、安全教育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公司由专业人士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在实习中所要遇到的种种危险和潜在的危险等等。

  4、组织参观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便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到其它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更加准确理解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参观中我们着重了解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工艺方法、先进工装、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5、车间实习我们在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车间进行实习,通过观察

荧光光谱实验心得体会 篇6

  生产实习报告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xx年7月10日

  一、生产实习内容

  (一)何首乌扦插育苗技术

  1.整地

  可在林地、山坡、上坎及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种植。选排水良好、较疏松肥沃

  的土壤或砂壤土栽培为好。选好的地块在冬前深翻30厘米以上,使其充分风化。整地前每亩施杂肥4000千克,用犁耙平整,打碎泥土后,育苗地起成高约20厘米、宽约1米的平畦,定植地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3米的高畦。

  2.育苗技术

  每年早春,选生长粗壮、半年生的藤蔓作插条。切成10~20cm长,保留2~3个节芽,数十根捆为小把,分别用生根粉1号、2号、3号、奈乙酸、2.4-D作浸根处理。按行距15-18厘米,开沟深10厘米,以株距3厘米将扦插条摆人沟中,覆土压实,插条有2个芽要理人土中,注意要顺芽生长的方向插,畦面上盖草。10天后就会长出新根,30天后便可移栽进定植地。

  移栽定植宜在秋季进行。在定植地上按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挖穴,每穴种入1株种苗,每畦种2行,种后覆土压实,浇淋定根水。

  3.除草管理

  定植初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应勤于除草,一般搭架后不宜入内除草。

  (二)草决明栽培技术

  1.整地

  宜选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地或向阳坡地,忌连作。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 2 000公斤~3000公斤,配加过磷酸钙 80公斤作基肥。深翻,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平畦。

  2.施肥

  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 2 000公斤~3 000公斤,配加过磷酸钙 80公斤作基肥。苗高35cm左右,植株封垅前,亩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铵10~15k8,混施于行间,然后中耕培土,把肥料埋在土中,并可防止植株倒伏。

  3.播种

  一般用种子播种。选籽粒饱满、无虫蛀的种子,用50℃温水浸泡24小时,待其吸入水分膨胀后,捞出稍晾干后,即可播种。以条播为宜,行距50~70cm,开5~6cm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3cm,稍加镇压,浇水,播后10天左右出苗。播种期以清明至谷雨期间(4月中旬),气温在15~20℃时为宜。每

  1000平方米用种2公斤~3公斤。北方天旱,要先灌水后播种,不要播后浇水,以免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4.除草管理

  苗高3~6cm时,进行间苗,把弱苗或过密的幼苗拔除;苗高10~13cm时定苗,株距30cm左右。在间苗和定苗同时进行松土锄草,保持土壤疏松。雨后土壤板结要及时中耕。并注意株间浅锄,行间深锄。

  (三)桔梗栽培技术

  1.整地

  选背风向阳、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黏性土壤、低洼盐碱地不宜种植。适宜PH6-7.5。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500 kg、草木灰150 kg、过磷酸钙30 kg,深耕30~40 cm,拣净石块,除净草根等杂物。犁耙1次,整平作畦或打垄。畦高15~20 cm,宽1~1.2m。土壤干旱时,先向畦内浇水或淋泼稀粪水,待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再播种。

  2.施肥

  桔梗一般进行4-5次追肥。齐苗后追肥1次,每亩人畜粪水20xxkg,以促进壮苗;6月中旬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xxkg及过磷酸钙50kg;8月再追施1次;入冬植株枯萎后,结合清沟培土,施草木灰或土杂肥20xxkg及过磷酸钙50kg。次年春齐苗后,施入人畜粪水,以加速返青,促进生长。适当施用N肥,以农家肥和P肥K肥为主,对培育粗壮茎秆,防止倒伏,促进根的生长有利。2年生桔梗,植株高,易倒伏。若植株徒长可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以抑制增高,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

  3.播种

  桔梗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切根繁殖和芦头繁殖的方法,生产中以种子繁殖为主。

  1)种子播种

  四季均可播种。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产量和质量高于春播,秋播于10月中旬以前。冬播于11月初土壤封冻前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

  旬,华北及东北地区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夏播于6月上旬小麦收割完之后,夏播种子易出苗。

  播前,种子可用温水浸泡24 h,或用0.3%的`高锰酸钾浸种12~24 h,取出冲洗去药液,晾干播种,可提高发芽率。也可温水浸泡24 h后,用湿布包上,上面用湿麻袋片盖好放置催芽,每天早晚各用温水淋1次,3~5 d种子萌动,即可播种。

  ① 直播

  种子繁殖在生产上常用直播方法来播种。种子直播也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方式。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条播按沟心距15~25 cm,沟深3.5~6 cm,条幅10~15 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或用草木灰拌种撒于沟内,播后覆盖火灰或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0.5~1 cm厚。撒播将种子拌草木灰均匀撒于畦内,撒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条播每亩用种0.5~1.5 kg,撒播用种1.5~2.5 kg。播后在畦面上盖草保温保湿,干旱时要浇水保湿。春季早播的可以采取覆盖地膜措施。

  ②育苗移栽

  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过早,由于桔梗苗小影响苗的质量,过晚苗大影响移栽,一般亩用种量10~12kg。具体方法:选择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在低洼田块,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土地要精耕细作,施足底肥,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以利干旱时喷灌水用,而后将桔梗种子拌好细土均匀的撒播,上面稍作震压,覆盖杂草,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待出齐苗后,选择雨天除去覆盖物,以利幼苗生长。

  移栽:生长期1年。于当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选择1年生直条桔梗苗,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栽植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9cm开深25cm的沟,然后将桔梗苗呈75O角斜插沟内,按株距6~8cm,覆土压实,覆土应略高于苗头3cm为度。

  2)扦插繁殖

  从地里发出的当年生枝条的中下部,小段插条长约10cm,去掉下半部分叶,以10NNA处理3h,插入基质约1/2长,插后及时浇头谁,以后经常喷水保湿。

  3)切根繁殖 -4

  在收获桔梗时,选取中等大小、无病虫害、健康饱满植株,距顶芽2-3cm横切,然后根据芽的分布进行纵切,每个切块上有芽2-3个,切面要求平滑整齐。切口用生根粉处理后即可进行栽种。栽植地选择砂质土,床面宽1m,高20cm,按照株行距14cm×10cm开沟栽植,栽后上覆4-5cm细土。

  4.除草管理

  由于桔梗前期生长缓慢,畦面易滋生杂草,故应及时除草。由于株行距小,种植密度大,不宜中耕除草,应及时人工拔除。一般为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cm时,一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再过一个月进行第三次,力争做到见草就除。

  (四)半夏栽培技术

  1.整地

  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亦可选择缓坡地域小平地。黏重地、盐碱、涝洼地不宜种植。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 cm左右,除去砾石及杂草。每亩施农家肥5 000 kg,饼肥100 kg和过磷酸钙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做畦。起畦高30cm、宽1.2-1.5cm。畦沟宽40cm,长度不宜超过20cm,以利排灌。

  2.施肥

  每亩施农家肥5 000 kg,饼肥100 kg和过磷酸钙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每公顷地施圈肥或土杂肥37500~60000千克,施过磷酸钙225~300千克,撒于畦面。

  3.播种

  分块茎繁殖、珠芽繁殖、种子繁殖,但种子和珠芽繁殖当年不能收获,用块茎繁殖当年能收获。

  1)块茎播种

  于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储藏的种茎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春栽宜早不宜迟。挖当年生的小块茎用湿沙土混拌存放在阴凉处进行繁殖。早春5 cm地温稳定在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15d左右芽便能萌动。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沟条播。行距12~15 cm,株距5~10 cm,沟宽10 cm,深5 cm左右,沟底要平。每条沟内交错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