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

时间:2025-07-16 14:05:21 作文大全

读完《草船借箭》,你一定有许多感悟想要分享。面对写读后感的困惑,不妨认真记录你的想法和心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600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要陷害他,命令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原来,他在第三天大雾漫天时去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曹操不敢出兵,只敢用箭射。就这样,诸葛亮得了十万支箭。这篇文章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于他知人。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比如周瑜请诸葛亮去议事那段话。诸葛亮知道周瑜小肚鸡肠,一直嫉妒他的才干。这次叫他去肯定没好事,必定是要为难他。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这时去“借”箭。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

  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果然不出他所料。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这样一来,正合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妒才的周瑜,多疑的曹操,老实的'鲁肃,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间的故事,也让我思绪万千。读《草船借箭》,我受益匪浅!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是大作家罗贯中的著名作品。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贤能、心胸狭窄的本性。那么在今天,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呢?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和周培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是一对好同学,以前都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高士其学医,周培源学物理。那时候高士其是学校的高材生,在同学中享有盛名。周培源丝毫没有妒忌他,相反,总是给予支持和鼓励。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搞懂一道物理题,急得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便拿着题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热情而又耐心地给他讲解,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直到他彻底弄明白为止。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高士其爷爷总是激动不已,啧啧称赞周培源爷爷乐于助人,不嫉贤妒能的高尚品质。

  读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鸡肠,有时也会产生妒忌心。如果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错在什么地方,相反,把考得好的同学的卷子拿来,东找西看,希望能找到一些错误,将分数与自己拉平。这事看起来虽小,但其实这也是藏在我心灵深处的妒忌心。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3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映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上,我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的故事精彩纷呈,动人心弦,然而,让我感触最深刻的还是《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忌妒,让诸葛亮十天造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后来,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洞察人心,通晓天文地理,令我膜拜。然而静下心来细想,之所以诸葛亮能神机妙算,预测第三天大雾漫天,能确定曹操多疑,定不敢出兵……这些智慧并不是他天生的,而是他博览群书,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结果。只有诸葛亮做了充分的积累和准备后,才能够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

  是啊,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想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去年,那时临近期末考试,妈妈催促我认真复习,我却左耳多进右耳的出,结果当我静坐考场,手捧试卷,好几个古诗的.题目我都填不到,我悔不当初。结果可想而知,当我拿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回到家里,看着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妈妈时,我懊悔不已。我默默感叹:平时不努力,考试徒伤悲,平时不准备,考试定会吃败仗。

  读书给人智慧,读书使人明智,读完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我深深的明白:无论做什么,都有用心积累,不打无准备的仗,惟有如此,才能成为强者。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4

  寒假的一天,我预习课文时,意外的发现了一篇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课文——《草船借箭》。我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草船借箭》的故事,本学期第二单又出现了这篇文章,于是我带着回忆又学起了这篇文章。

  《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见到孔明比自己还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让孔明十天造出十万只箭来,如果孔明办不到就杀了他。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认为三天就能造出十万只箭,因为足智多谋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预算到三天之后会大雾漫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十万之箭。

  这篇文章以“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为开头,以“周瑜佩服诸葛亮”为结尾,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生活中,有时我也会想出一些令人佩服的好办法,比如:

  有一天课间操,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做完间操就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我和朋友们玩着我的海绵球,玩了一会儿,我看见一棵树旁边有许多同学在那里议论着什么。还有的同学跳了起来,好像要够什么东西。我凑了过去,打听了一下情况,他们说有位同学的沙包被挂在了树枝上。我试着够了够树上的沙包,树枝太高了,我根本够不着,这时班主任老师喊同学们站队回班,可这些同学们都直愣愣地盯着那棵树,希望有谁能想出好点子来,可是过了半天也没有人说一句话。

  这时班主任老师走了过来问同学们怎么不来站队。同学们把沙包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试着够了够沙包,也没够着。于是老师就想办法抱起一名同学让她去够。突然,我灵机一动,诸葛亮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遇事要多想办法,此时,我想起了我的海绵球,我将海绵球朝树枝上投过去,还没等那位同学够着,沙包和海绵球就一起落在她的怀里。顿时,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对我议论纷纷。

  《草船借箭》还告诉我们妒忌别人不如提高自己,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一切,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诸葛亮的通天文晓地理,才华出众,遇事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做对祖国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在课上学了一篇课文叫《草船借箭》,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

  故事讲述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十天赶制十万支箭。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后来,原来是诸葛亮早就算好了三天后有一场大雾,借着这场大雾便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生性多疑,正中诸葛亮的妙计,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识人心,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料定他会放箭不会派兵交战,他知天文推算出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是啊,其实诸葛亮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削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情安排得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敢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一直到游泳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比赛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我想告诉我身边的人,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精心的准备,有把每件事都做得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6

  读《草船借箭》有感 今天老师把新课本发给了我们,我贪婪的读着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其中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发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于自己,于是他一心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不但满口答应了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就能造出十万支箭。果然,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借”了十万支箭,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的借箭详情后,对他称赞不已、自叹不如。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今天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发现诸葛亮的确是一个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他顺利地完成了周瑜交给他的任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推测第三天有大雾,实操君不知虚实,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来回地调换,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鲁肃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

  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于是,我查了资料才得知: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向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7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诸葛亮很有才华,周瑜很嫉妒,所以他设了一个陷阱来对付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还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了船只、军士、青布帐子,叫他不要告诉周瑜。诸葛亮雾天向曹操借箭,成功借到。周瑜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看完后说:‘你怎么敢和总督开玩笑?我愿意写军令。三天没做好,我就要受罚。“,”我想:诸葛亮怎么了?明知道是陷阱,为什么还要答应周瑜?我念道:“诸葛亮说:‘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三十个军士。船上覆盖着绿色的布幔,船的两侧排列着1000多根秸秆。我自己用。第三天,我留了10万支箭。但我不能让州长知道,如果他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我奇怪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当我读到,“曹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这里的船很平稳,已经航行了20多英里。追都来不及。“当时我就觉得曹操太多疑了,最后造成了白白给诸葛亮送箭的结果。

  看完这段文字,我想:诸葛亮真是聪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阴谋,成功借了十万箭。我很佩服他。我想向他学习。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8

  “滚滚长江年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诗让我想起古典剧《三国演义》。想必没有人不认识它了吧!这本书里的人物,个性格鲜明。我最佩服书中的一个人物便是诸葛亮了。

  说到诸葛亮,我想到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周瑜因妒忌诸葛亮,于是设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只需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借了鲁肃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还借了一些青布、稻草。第三天,因雾气使对面的人看不清,曹操不敢出兵,便叫人放箭。诸葛亮令人把船掉过来,头朝头,尾朝西,逼近曹军水寨受箭。鲁肃报告周瑜,周瑜听了后自叹不如。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淡定自若、有胆有识的人。他一眼就能识破出周瑜这是一条害人的.计谋,却淡定地表示说只需要三天就能造出十万支箭。

  《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息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9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吧,文章题目是“草船借箭”。

  在三国时期,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曹操势力强大,刘备势力最弱,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操,周瑜任联军主将,故意刁难刘备军队,下令刘备和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并要求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说:“十天怕耽误了战事,只要三天”。周瑜暗自高兴:“十天都难于造出十万枝箭,何以三天可以完成,趁此机会除了诸葛亮”。周瑜安排鲁肃去打听诸葛亮的动静。

  连过二天,鲁肃报告周瑜:“诸葛亮毫无动静,没有下达任何造箭的军令”。

  第三天早上,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和六百军士,在船上备好稻草,并将青布盖在稻草上,要求鲁肃不能将此事上报周瑜。到了晚上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请鲁肃准备取箭。

  鲁肃只看见诸葛亮将二十条船用长锁相连,军士门在船上擂鼓呐喊,船很快就靠近江面北岸的曹军营寨。曹军前哨见状,连忙报告曹操,曹操觉得会有埋伏,没有指挥战船迎战,下令一万多名弓箭手往诸葛亮的船里放箭,到了早上,诸葛亮让军士门喊:“谢曹丞相的箭”,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曹操派战船去追,可诸葛亮的.船早已驶远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嫉妒小人之心。我们一定要学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千万不要学习周瑜的嫉妒小人之心。作文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0

  很多时候,总有一些人自己不努力,看到别人取得高分时非但自已不努力发奋超过别人,而且还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断地陷害别人就像三国演义的周瑜一样

  文章《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水平高于自己,想害死诸葛亮因而借口以军中缺箭为理由,迫使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筹备十万支箭。于是,诸葛亮夜观天象,借东风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致使周瑜诡计落空。 由此可见,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忌妒之心呢?是因为当别人取得成就时,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敬爱时,作出了贡献。这种人不但不改掉自己的短处,而且也不发奋努力地去学习他的长处,而是像周瑜那样妒忌心强,千方百计地陷害他们,这是多么无知啊! 读了《草船借箭》,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们班现在的数学课代表,她在刚升一年级的时候,她的成绩非常不好,但他不气馁,没有妒忌别人,也没有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而是仔细地查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上课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后遇到难的题目会和同学一起讨论,甚至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去请教老师,直到自己完全弄明白为止。

  正是她那种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所以每次数学考试都名列前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她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被老师评为数学课代表,而且班上的同学们都很佩服的五体投地。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周瑜因为妒忌心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是想着陷害别人,所以会失败,而我们班的“数学小能人”没有妒忌心,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们从小就要远离生活和学习中的妒忌,要做一个发奋努力学习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1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的故事。说的是在赤壁之战,孙刘联盟的背景下,吴国大都督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从而设下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陷阱。而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能,用二十条草船在大雾天从曹操那里“借”了十二万多支箭,并且在三天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读完这个故事,首先我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佩服不已。但是,我更加佩服的`是诸葛亮的才识。假如诸葛亮不懂天文地理,判断不出三天后江面会出现大雾;假如诸葛亮不能了解敌人曹操的多疑的性格,那么他即使再聪明也不能成功。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必须多学知识,并且把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上,这样会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的另一个主角是周瑜,他也很聪明且有才识,可是他却心胸狭窄。最终在“既生瑜,何生亮!”中英年早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得心胸宽阔,对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对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成才。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2

  在三国时期,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曹操势力强大,刘备势力最弱,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操,周瑜任联军主将,故意刁难刘备队伍,下令刘备和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并要求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说:“十天怕耽误了战事,只要三天”。周瑜暗自高兴:“十天都难于造出十万枝箭,何以三天可是以完成,趁此机会除了诸葛亮”。周瑜安排鲁肃去打听诸葛亮的.动静。

  连过二天,鲁肃报告周瑜:“诸葛亮毫无动静,没有下达任何造箭的军令”。

  第三天早上,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和六百军士,在船上备好稻草,并将青布盖在稻草上,要求鲁肃不能将此事上报周瑜。到了晚上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请鲁肃准备取箭。

  鲁肃只看见诸葛亮将二十条船用长锁相连,军士门在船上擂鼓呐喊,船很快就靠近江面北岸的曹军营寨。曹军前哨见状,连忙报告曹操,曹操觉得会有埋伏,没有指挥战船迎战,下令一万多名弓箭手往诸葛亮的船里放箭,到了早上,诸葛亮让军士门喊:“谢曹丞相的箭”,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曹操派战船去追,可是诸葛亮的船早已驶远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3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是我们熟知的,我们都学过《草船借箭》里面都显示出他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精通天文地理,有胆量和计谋。这些都在草船借箭里一一都表现出来。

  东汉末年,周瑜阵下的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又比自己能干,所以一有机会就想置他于死地。在一次与曹军水上交战时,就让诸葛亮在三天时间里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早已看出了他别有用心,所以在此之前已经想好了他的计划,诸葛亮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在第三天会有大雾,会刮什么样的`风,就这样在第三天取回了十万支箭。这些都是都足以证明了诸葛亮的聪明和才智。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事要冷静,要深思熟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他的虚心和心胸宽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将来也好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使祖国更加的强大。

《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4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令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草船借箭》。它是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改编的,我感触很深。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主要讲心胸狭窄的周瑜,妒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什么都比自己强,于是想了个办法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借口军中缺箭,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还说只三天就足够了,并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用智慧,向东吴将领鲁肃借了十二条船,且在每条船上都放了许多草人。在一个大雾天,接近曹营,诸葛亮料定曹操不敢出兵,让士兵擂鼓制造声势,果然曹军不敢出营,指示放箭,箭全扎在草人上。就这样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向曹操借了十万多只箭,让周瑜输的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做人要心胸宽广,不要嫉妒别人,否则会伤害自己,更不利于自己成长。同时我也佩服诸葛亮,面对周瑜的为难,不生气,不紧张,而是顾全大局发挥聪明才智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我要以诸葛亮为榜样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心胸豁达,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