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观后感100字

时间:2025-07-26 14:42:07 作文大全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夜举办的一场综合文艺晚会,旨在庆祝新年。晚会内容丰富多彩,涵盖歌舞、小品、杂技等,吸引了无数观众,成为家庭团聚时的重要节目。春晚不仅传递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1

  春晚,是年夜饭里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除夕夜,一家人准时观看春晚,不仅让过年有了更强的仪式感,其不断丰富的节目内容、不断创新的表演形式,加上媒介传播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以及灯光舞美的科技加持,也让春晚更有新意、更具活力、更接地气、更显真情,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对家庭、亲人、朋友乃至对国家的真挚情感。

  春晚是亲情的守候。年少时,我们身在故乡,心却总想着踏向远方;现如今,我们身在异乡,却总在无数个夜晚梦回亲人身旁。如今归家,陪着父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这才有了家与年的感觉。无论是歌曲舞蹈的精彩炫目,还是相声小品的笑料“包袱”,抑或是杂技魔术的眼花缭乱……电视机里热热闹闹,电视机前阖家团圆,都是一种幸福。陪着父母妻儿享受一年中难得的悠闲时光,听他们唠一唠身边的家长里短,与他们讲一讲一年的收获和新年的愿望,这样的其乐融融,是春节里最美最温馨的幸福图景。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2

  春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几代人的经典记忆、除夕夜的精神大餐,无疑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影响和意义。每年的央视春晚都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送去美好的新春祝福,在工作岗位坚守的普通职工、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守护边疆的战士……众多作品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充分展示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和愉悦,让普通百姓喜笑颜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3

  我非常喜欢睡懒觉,可是今天早上我居然在七点之前就起床了,连我的妈妈都很吃惊。如果在平时,我必须睡到十点多才慢悠悠地起床。


  因为今天我要参加安阳市少儿春晚节目的录制。我们是第十一个节目《为健康加油》。这个舞蹈想要呼吁大家一块儿为了强身健体而运动在一起。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4

  春晚是中国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每年除夕之夜与亿万观众相伴。今年的春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的主题和创意。

  今年的春晚以为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展现了中国家庭的重要性和文化底蕴。每个节目都充满了爱和温馨,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力量。

  除了主题,我还特别喜欢今年的舞台设计和特效。它们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是杂技和舞蹈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演员们的高超技艺和辛勤付出。

  此外,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幽默风趣,贴近生活,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些节目不仅让我捧腹大笑,还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5

  20__年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传统的大型综艺节目,每年都吸引着亿万观众的关注。今年也不例外,整台晚会紧凑而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会的节目设计独具匠心,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也有现代元素的融合。每一个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无论是歌舞、小品还是魔术,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演员们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尤其是小品演员,他们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自然的表演,让人们捧腹大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此外,晚会的舞美设计也十分出色。舞台上的灯光、音效和道具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营造出了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总的来说,20__年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台充满欢乐和温馨的盛宴,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6

  今年春晚在我看来,还是蛮有意义的。

  对于乡愁,我自不必多说,“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道出了多少在外打工者的心酸与幸福。过年了,虽说有些人正幸福的围在餐桌旁与家人一起享受着欢聚的时光。很多人也已经踏上了回家的那条路,可是还有一些人仍在讨薪路上奔波,没办法回家团聚与家人一起过年。回家的路,是那样的遥远与触不可及,这一曲回家的路又表达了多少游子对家的思念,对故土的热爱,对回家路的向往。

  结束之时,我喜欢的一曲难忘今宵又在耳边环绕起:“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对于春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褒或贬,或爱或恨。虽然它也许并不完美,但我知道,众多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在努力为我们的团聚“付出”,而正因为有了春晚,我年才更有年味,这个国才更像一个家。我们们这个期待,明年春晚会更精彩。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xx乡村春晚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标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吹遍原野。一年的忙忙碌碌接近尾声,全市各地村晚“你方唱罢我登场”粉墨上演。如今,乡村春晚已成为农村迎春的“新年俗”,成为过年过节的序章。在很多人心中,村晚开场就意味着春节的正式开始。

  “看热闹”也“凑热闹”。不满足于电视机前隔着屏幕叫好,更多的群众跃跃欲试于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村晚”。缙云县五云街道官店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有“做戏”的年俗,村民们“卸妆能种地,上台能演戏”,村里娃娃乐队多次登上央视,屡获金奖,成为一张亮丽的金名片。新建镇丹址村专门建设村级婺剧博物馆,婺剧的历史文化、道具、戏装、乐器被一一挂到墙上,列在柜里,村里的婺剧团有260多人。每逢春节,这些“玩意儿”便被搬上舞台,演绎出美轮美奂的传统戏曲大餐。平日里囿于办公桌的白领,围在灶台的主妇、埋头书本的学生在此刻抛却日常角色,有了一个新身份——演员。锅碗瓢盆就是道具,文化礼堂就是舞台,锣鼓声声中展现不一样的自己。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们一边在朋友圈中抒发自身的情感,一边津津乐道评论着别人的故事。乡村春晚,让人们得以用行动描绘可看可听可感的“可乐”生活。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凑热闹”带火“乡村游”。春节既是走亲访友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休闲度假的假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一方面,人们享受着看大戏、舞龙灯、迎台阁、吃烧饼的“标配”春节生活,另一方面,酒足饭饱后携亲带友探寻“那山那水”成为春节新时尚。每年春节黄金周,缙云仙都风景区总会迎来游客潮,来自上海、江苏等地游客络绎不绝。随着仙都成功创成国家5A旅游景区,“山水型景区”文旅融合特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结合景区春晚,景区还特别推出“春节文化套餐”,每天上演“八仙送如意”“魁星点状元”“财神送元宝”等影视真人秀,一个个人物仿佛从戏本子中走来,生龙活虎,再配上景区祈福表演《轩辕赞》,吸引着一大批游客围观。用当地村民介绍,春节“车流水流就像水一样涌来”。坐而论“吃”不如起而行之,人们在身居山水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参与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撸起袖子贴春联、蒸馒头、做豆腐、唱山歌……蒸笼里升起的腾腾热气弥漫出浓郁的幸福感,舌尖味蕾尽情释放。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新年俗”盛满“旧乡愁”。乡村春晚裹挟着旧乡愁与新文化相交汇,成为联结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是慰藉乡愁的新载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村晚作为村民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吹响了在外乡贤归雁回巢、反哺桑梓的“集结号”。大源镇成立乡贤联谊会众筹办村晚,唱响“红色赞歌”;新建镇乡贤捐资出力,排演了大型情景剧《耕读新建》;东渡镇乡贤让村晚遍地开花……村晚,让心与心互动,情与情对流,产生的同频共振效应为乡愁铸魂、赋能、立根。村晚也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文化通道。在壶镇镇湖川村,村民们正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大年廿六的村晚。据村晚负责人吕文央介绍,今年的节目除了演婺剧、唱红歌、跳禅舞等“保留节目”外还穿插了爵士舞、架子鼓、汉服秀等时髦元素,原本“土味”村晚也变得“高大上”起来,特别是从城市返乡的年轻人满怀期待,直呼“超燃”“很in!”显然,这样一种城乡融合、新老交替的文化形式凝聚的是村民的价值认同,一年又一年地储藏着游子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村晚年年都在变化,始终不变的是那份习惯和坚守,那是家乡和亲情的力量。行到今日,乡村春晚演什么,如何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平日里我们散落大江南北,却在此时欢聚一堂;重要的是和熟悉的面孔闲话家长里短,和儿时伙伴重温年少时光;重要的是在锣鼓喧天中品味团聚的温暖,于人山人海中安放珍藏的乡愁。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8

  提起最早的春晚,大家一般都会想到1983年春晚。其实,广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转播了演出的盛况。这部纪录片几乎汇聚了那个时代我国文化艺术界的全部精英:张骏祥出任总执导,谢晋等担任导演,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表演艺术家赵丹、人民艺术家老舍、巴金、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评剧大师新凤霞等很多艺术大师悉数出演。*结束后,1979年央视在除夕推出了具有春晚性质的“迎新春文艺晚会”,并从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形成了稳定的模式,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晚自创办之日起,始终都没有停下艺术探索的步伐,一直在寻找更为贴近中华儿女的情感和经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探索也饱含着一代代艺术家的心血,但并非每一次探索都能取得成功。80年代是春晚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为了拓展春晚的艺术表现空间,尽可能多地增加现场观众,1985年春晚将晚会现场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那xx届春晚收效不佳,社会批评声音众多。春晚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拥有的无与伦比的热度,在总结成功经验并吸取了相关的教训之后,自1986年起,春晚开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框架和模式,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节目形式都是从那个时候沿袭而来。为了进一步加大与广大观众的深入互动,央视从1990年开始举办“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这也成为联系春晚与广大观众之间的有力纽带。春晚在这个最初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艺术形式、体例的摸索并初步成型。

  90年代和新世纪初,是春晚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为了尽可能地扩大春晚的影响范围,增强演出效果,商业演出模式的成熟经验被应用到春晚的各个环节中,标志性事件是20__年春晚干脆直接采用了商业演出的圆形舞台。1996年和20__年,春晚还尝试了分会场的形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90年代以来的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春晚出现了相对专业化、商业化、小圈子化的趋势,它的艺术趣味逐渐与大多数观众拉开了距离,因此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这也是在春晚发展历程的第三个阶段,20__年开始要“‘开门’办春晚”的原因所在,“开门”就是要进一步打破春晚的种种“壁垒”,现在被广为称道的“千手观音”、“旭日阳刚”、“直通春晚”等,都是春晚在第三阶段自我调整的产物。因为这样一台晚会,不仅仅要奉献给现场的几百名观众,更关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炎黄子孙的春节情结。

  现代春节凝聚着中国人民追求团圆和幸福的美好愿望,传承着中华儿女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中国人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的重要载体,对于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春晚这一现代民俗,也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每一次调整也都追寻着现代中国人的情感经验和精神诉求。今年的“拆门”办春晚也正是源自这一文化脉络,同时,这也是当今从新闻领域延伸开来的“改文风”的内在要求,这一道几乎所有华夏子孙的精神年夜饭,也因此始终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春晚观后感100字 篇9

  一档最长寿的综艺晚会生命周期有多久?在国外不知道,在中国,是35年、以及未来的更久远--央视春晚,步步行来,很多记忆,已经深植于国人心中。一年一部的大戏,要调和13亿人的口味,禁得起时间长河的检验和审视,靠什么?四个字:。

  外界公认的央视春晚发端于1983年,那是个春暖花开、冰河解冻的时期。正如习近平所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从来都是时代反映,为时代立言,替百姓发声。

  春晚,发端于群众呼声。1983年,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直播,之前都是以录播形式,而1983年的春晚,有两个举措,让观众大大惊诧了:一是电话点播,观众想看什么节目,可以打电话让中央台播,以前的观众可从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电话打爆了,交换机房几乎都瘫痪了。可以直接参与节目点播和游戏互动,可以表达“喜欢”和“不喜欢”,观众有权利表现他们的意愿,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二是主持人,以前的节目从来没有这个角色,首届春晚节目组觉得开通了电话还不够,因为观众不能直接和演员交流,他们想在二者间搭建一座桥梁,像拉家常一样,于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三男一女搭配上台,主持人这个行当也就此在中国应运而生了。及至今日的互联网时代,观众互动的途径已经扩展为全媒体方式,电视、电脑、手机,微博、微信、客户端,条条大路通春晚,观众的诉求和意见可以第一时间体现在荧屏上;至于推选渠道和节目来源,在“开门办春晚”的理念下,别说主持人,连节目和演员都是观众选上来的,从《直通春晚》到《我要上春晚》,从地方报送到民间海选,全开放与大格局,已是央视春晚的题中之意;20__、20__连续两年,在时隔20年后,央视春晚再次设立分会场,与主会场同步直播晚会盛况,“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创作初心再次回归,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小康、共筑中国梦的壮志豪情溢于言表。

  春晚,代言着百姓所想。家国情怀,从来都是中国人的根、脉、魂。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渴望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懂得中国,人们急切地想通过一些东西表达自己的激情与热望,春晚成为代言。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火遍大江南北,也成为春晚最为人熟知的记忆;1985年,美籍华人黄锦波唱响《龙的传人》,27年后,另一位美籍华人王力宏登台演唱同一首歌;1985年的春晚,取得世界“三连冠”的中国女排队员集体登台,“女排精神”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20__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春节前夕正值南方雪灾,而即将迎来的奥运会和神舟七号发射又让国人充满期许,所有的悲欣交集都在春晚节目中有所体现;1999年,澳门回归,当年的春晚上,来自澳门的小朋友容韵琳演唱了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也让并不懂葡语的中国观众牢牢记住了一个词--Macau;20__年春晚再现“9.3”大阅兵场景,100岁的抗战老兵张玉华现场两次站起来对全国人民敬礼,70年前的荣辱牺牲历历在目,热血场景让人暖流在心;20__年春晚再次升级,五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十一位英雄航天员、八十位国家武术队武术冠军轮番登场,直指国家发展大事、要事、喜事,突出年度国家记忆,全面展示中国骄傲。

  春晚,体现着时代热点。“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语言类节目是针砭时弊的利器,社情民意、热点图谱的最直接反映。1984年春晚,马季先生奉献了一段经典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宇宙,宇宙,香烟的新秀!”讽刺商家以假乱真推销劣质产品的背后,反映的是改革之初人们对于优质商品的渴求;1988年,牛群、李立山合作表演相声《巧立名目》,辛辣讽刺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导,冒号”成为了欺上瞒下的代名词;“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1994年春晚,侯耀文、黄宏推出作品《打扑克》,以一手“扑克牌”对官场潜规则、小报记者、假药、贪污受贿等现象进行有力鞭挞;从1988年到1999年,赵丽蓉老师七登央视春晚,以专业精湛的表演与一口特有的唐山方言,奉上《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经典作品,朴实真挚的“老太太”形象直戳各种虚假丑恶;80后表演团队“开心麻花”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每年的表演都直面热点:20__年小品《扶不扶》将“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的社会热议话题搬上春晚舞台,20__年作品《投其所好》则将靶心瞄准反腐广受好评。

  春晚,专注于观众喜欢。春晚是百姓春晚,观众喜欢的,就是春晚要呈现的。1987年春晚的“人气王”非费翔莫属,这个首位登上春晚舞台的中国台湾歌手,正如他所唱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燃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杨丽萍在1989年的春晚上表演了三支舞:《舞之魂》《版纳三色》《孔雀》,从此这空灵如孔雀一般的白族舞蹈演员成为常驻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1995年春晚,香港的“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也来了,“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流泪,”迷醉了多少少女芳心;1998年,那英、王菲--来自内地与香港的两大天后携手同唱《相约一九九八》,成为春晚经典;20__年,邰丽华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同伴们表演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无声世界的坚韧舞者惊艳四座;20__年,中国台湾魔术师刘谦首登春晚,表演近景魔术《千变万化》,效仿者众,*者少;20__年,草根组合旭日阳刚登台,一首《春天里》触动无数观众心;20__年,刘涛、梁咏琪、林心如“三美同台”,一曲《山水中国美》醉倒亿万观众,20__年,伴随着《欢乐颂》的热播,“三美”晋升为“五美”,圆了不少观众的“欢乐梦”;20__春晚格外聚焦百姓感受,小品《大城小爱》《老伴》《天山情》《阿峰其人》等生动演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老百姓的“获得感”不言自明。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时代的纪录。回首35年春晚,伴随着多少孩童长大、中年白发,留给我们的,是成长的陪伴与难舍的记忆。,方得始终;,继续前进。这是35年春晚的注脚,也是对未来春晚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