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时间:2025-11-08 19:48:24 作文大全

观看一部作品后,常会有许多感触。写观后感不仅能帮助我们整理思绪,还能提升自我。本文将分享《街上的马》一文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请大家一起阅读与思考。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1

  质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去影院观看电影《志愿军》,又一次观看抗美援朝的电影后,还是被深深振撼,70多年前的一场战役,还像就在昨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个中国人必须珍惜和牢记英雄们,时时警醒我们,不忘国耻,也应该带家人和孩子,爱国教育从孩子抓起,一代更比一代强!

  7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英雄们牺牲的那么壮烈!每每让人泪流满面,还那么年轻,他们亲人多么的难过,但为了国家,他们易无反故,英勇杀敌,颗颗炮弹仿佛就在自己身边爆炸,感受到英雄们伤和痛!先辈们用血肉之身、靠坚定的信念、靠保家卫国的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伟大胜利,决不能忘记!祖国必须强大,才不能让侵略者小看,祖国必须强大,我们保家卫国不能光靠英雄们的血肉之躯!每个中国人要奋发图强在不同的平凡岗位做出贡献和成绩,使祖国越来越强大,决不让列强来侵犯!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2

  在“十一”国庆节到来之际,院里工会组织全院观看了《志愿军》电影,电影里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他们不畏牺牲、英勇顽强,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也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电影一开始就是急促的脚步声,预示着中国领导层即将面临着紧急重要的抉择。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了美国飞机在麦田上方投放炸弹伤害无辜平民,在台海关系上的步步紧逼,为遏制中国随意插手朝鲜内战,一次次挑衅都是想让新中国低头服输,认定中国不会也不敢反抗美国。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我国出兵援助,此时已经到了决策的紧要关头,如不出兵粉碎美帝图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必然被美韩占领,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领土安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不论对内对外,都是非常必要正确和及时的。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迅速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五次战略性战役,成功遏制了以美军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的北犯势头,机动灵活,有进有退,最终把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地区。电影里站在第38军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坚守阵地,在残酷的战争里,悍不畏死,为完成战略部署哪怕是死亡,也不能阻挡住他们的脚步,让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好惹。

  最后电影结束,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抗美援朝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我们牺牲了很多保家卫国的.英雄,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使我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时光流逝,精神永存。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3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美援朝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当时中美两国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同胞们让全世界明白,新中国再也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旧政府。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无数战斗英雄,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新中国带来的和平岁月。

  国庆收假期间,院里组织大家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看完过后不禁感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如今的和平盛世又是多少父亲、多少孩子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从俄乌到巴以,可知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只是因为我们生在中国!

  《志愿军:雄兵出击》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从决策出兵,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第一、第二战役这一阶段的内容。1950年,我们的新中国才刚刚一周岁,但尽管如此,面对美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朝鲜,甚至对中朝边境肆意轰炸,我们丝毫没有退缩。党中央高瞻远瞩,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保卫同胞、反抗侵略的历史使命。

  我在观影时印象最深的一段,黄晓明饰演的江潮和他的战士们,为了阻击美军一路狂奔,14个小时行军72.5公里。当时在第一次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会感觉这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的确,半个小时5.2公里普通人都可以做到,但如果是70公里呢,能坚持这个配速吗?如果不是跑道而是战场,如果是在严寒的地方穿着厚重的衣服,背着负重拿着枪械和装备跑,如果不是平坦的公路而是借着月光、躲着敌人在山野中不停上坡下坡,又如何?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数字,已经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轻步兵行军的记录。当我在电影院中听到这个数据时我汗毛一竖,因为我知道这是抗美援朝中真实发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上的真实案例。113师之所以在刚打完德川战役后,就不惜一切代价长途奔袭赶往三所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在那阻击向南逃跑的'美9军,要是美军逃离后果将不堪设想。当距离目标还有30公里时出现了美军的侦察机,113师索性卸下伪装带上钢盔,致使美国人认为这一定是南朝鲜友军,因为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他们会是中国军人。根据美军的情报,中国志愿军在这个时间点是不可能到达这个位置的,但是中国志愿军就是硬生生把美国教科书上的不可能改写成可能。虽然113师只比美军早到了5分钟,但这5分钟在美国大兵身上埋下了恐惧的种子,让他们认为中国军人无所不在。

  电影中有个虚构的角色武器专家吴本正,他代表的当时从海外归国的爱国志士,他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大家,当时的中国和美国打无疑是小学生和拳王比赛。钢产量差距142倍,发电量差距73倍,人均年收入差距67倍,原油年产量差距10000300倍,原子弹更是无和有的差距。武器专家说这道题算不出来,我只相信科学,你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和美国打?能打赢吗?而周总理告诉他的是,“打不赢,中国人就没有未来”。

  这场立国之战,某种意义上重塑了中国人的精神,把1840年来中国上百年的屈辱和苦痛一扫而空,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而抗美援朝的胜利是让全世界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站了起来。牢记历史,不是为了渲染仇恨,而是为了从先辈们的功绩中汲取力量,只有看清自己的过去,才能向未来更好地前行。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4

  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学生时期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遭到书店老板的斥责,而后又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店员帮助,至今还心存感激的一件事。

  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有不同的人在帮助我们,以后也会如此,让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就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要让学生感受到并非易事,除了找出

  生动的用词之外,更需要老师的范读功力和指导学生反复品味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课题“窃读”一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三、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 一般含义;

  (2) 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街上的马读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2.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准备:

  综合性学习计划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感情朗读。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窃读”的,以及作者苦乐交织的窃读。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作者的这种心理活动?请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探究“窃读”的动力

  1.学习第9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①“才”字表现了她的入迷。站着看书两个多钟头才发觉,她的心中早已忘却时间,心中眼中只有书。

  ②“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表现她对书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求。

  (3)小结:这个小孩子,不求美食、不慕华衣、不贪玩乐却心系书本,以读书为乐。

  (4)师:此时的.她心中装够了满足,装够了智慧,书本成就了她。让我们带着赞美来读读这段。

  2.学习第10段。

  (1)师: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站在书店里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脚都站得有些麻木了,却觉得浑身轻松。这是为什么呢?

  (2)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鼓励她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随机板书:身体成长精神成长)

  (3)师小结: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人的成长除了需要身体健康成长,也需要不断增长知识与智慧。

  3.了解作者。

  师:小时候的“窃读”经历给了林海音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长大后她成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在台湾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林海音对童年时生活的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

  【设计意图】此时的资料引入一方面是了解作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4.拓展阅读名人关于读书的比喻。

  书是面包——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高尔基)书是良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是营养品——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简单说说对这些话的理解,并尝试背诵积累。

  三、制订综合性学习的计划

  1.明确综合性学习要求。

  师:同学们,书是阳光驱走黑暗,书是路标指名方向,书是芝兰熏香灵魂,书是阶梯助你成材。林海音正是靠着书的引导,成为著名的作家。让我们跟着她的脚步,追寻书的芬芳。课后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大家先阅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了解活动的要求,在小组里商量一下,选择2-3项内容开展活动。

  2.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1)师:要想顺利地开展活动,还要制定一份计划。一份活动计划一般包括小组成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成果的形式。

  出示综合性学习计划范例:

  (2)师:为什么特别是要制定好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成果形式?(这样的计划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3)请各小组讨论制定好综合性学习的计划。

  “我爱读书”活动计划

  2.交流综合性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课堂上一定要进行细致地指导,否则活动就会流于形式。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白活动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继而通过讨论明白为什么特别要制定好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成果形式。再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同时及时修正计划不合理的地方,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做好准备。

  四、拓展作业

  1.分组进行综合性学习。

  2.阅读《窃读记》的全文。

  3.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苦乐交织)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身体成长精神成长)

  ●教学反思:

  本单元提出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因此在《窃读记》第二课时的教学,特意设计指导学生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的环节,把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落到实处。首先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白,制定活动计划一般包括小组成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以及成果的形式等内容,特别是要制定好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成果形式。此外,设计的计划表格中在“活动内容”和“成果形式”这两个板块中有较为细致的“必做”“选做”和“可供选择的形式”的内容,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引导,让学生明确要求,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同时也给学优生留出自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