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由文字构成的,通过思想和语言组织来表达主题意义的文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与作文息息相关。如果你对作文仍感到困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目的的8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1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药,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药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小朋友们,你们要注意的东西还多得是呢!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些吧!
在放学后要穿过马路,在有雾的时候、下雨的时候和雪天,最好戴上小黄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开车的司机注意到你。不会撞到你在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的时候。在有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路段,应该地自觉走天桥和地下通道。
在过马路的时候,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更不能在马路上玩滑板。这都是很危险的。绝对不要突然穿过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叫你,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来了,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小朋友,你看见过用油漆在马路上划的各种各样的线条吗?这就是“交通标线“。现在让我来说说几种经常出现的交通标线吧!道路中间划着长长的黄色或白色的直线,叫做“车道中心线”。它是用来分隔来往的`车辆,使它们互不干扰,这样就能使车辆更快﹑更安全地在马路上行驶。“车道中心线”两侧的白色虚线,叫做“车道分界线“,它能够让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路口四周都有一根白色的直线是“停止线“。在红灯亮的时候,各种车辆都会在这条线内停止,就不会一个停在前面,一个停在后面那么乱了。马路上用白色平等线像斑马纹那样的线条组成的长廊就是“人行横道线“。行人在这里过马路比较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仅仅要把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还要把它深深地刻在心上,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让危险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让我们在安全的包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让我们牢牢记住吧: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2
尽管我不是《爱的教育》作者,但我仍接受爱的教育。
我是一名初来乍到的中学生,只不过会纸上谈兵,用到我只会失守街亭罢了。我所在的却是声望高耸入云的学校—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自从我报了社团(话剧课)我压力倍增,第一节课乃至最后一节课,都是年迈的校长夫人教的。校长夫人崔老师不高却精神抖擞,而一些大人包括我们弯着腰,活似各小老头,原来崔老师是这样青春永驻的呀!
校庆排练时,为了把我那破牌子的钉子牢固,她用贴着邦迪的手指用力接那球门似的钉子,拇指明显有一块凹进去了,脸上略显疼痛,但毫不在乎的样子。演出很成功,这离不开努力、勤奋的.崔老师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另一位令我难以忘怀的老师是劳技组的朱老师。朱老师从建校以来就是这儿的老师了,年逾五旬的他仍然坚持为我们服务,他把劳技教室打扫的一尘不染,我心想:这位老师真爱劳动啊!上课时。为了防止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故意把手围成一只扩音器,说:“同学们注意了啊”!朱老师还为了让我们看见用电烙铁烫好的电板,上来手把手教我们,但一根根电烙铁可不会就此罢休,有的电烙导线被烫坏了,朱老师又添加了一份工作—修器材,尽管只是用透明胶贴了几圈,可他慢慢地细心地贴绕着。
我想啊,所有的老师其实不都是这样吗?大家都是用爱用心无私的付出。
我有个可爱的弟弟,他已经四岁了,肉嘟嘟的笑起来有酒窝,他现在认识的字还不多,所以看书时我都会念给他听。最近弟弟喜欢上了妈妈的手机,整天都爱不释手,走路吃饭坐着都要玩,像平时我要住校不能阻止他,但是放假一回来我就让他跟我一起学习看书,虽然弟弟有时候不懂我在讲什么但是只要咱俩兄弟在对方身边我就很开心。
我想这世上对“爱”一词有很多解释,对我而言“爱”是一种责任,所以人必须有爱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3
随着一声清脆啼哭声,就标志着一个生命降落人间,生命存在意味着什么?
每当旭日东升刹那间,太阳将金黄撒遍每一个角落,大地万物苏醒——那是因为有生命存在;娇嫩花朵在绿丛中起舞,萤火虫在黑暗中眨眼歌唱,活泼孩子在草地上翻滚——这些都是因为有生命存在。生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贵!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拼搏,有了生命,才有快乐悲伤,有了生命,才有希望理想,有了生命才有了对生命珍爱。
世界上最珍爱莫过于生命,而生命对每个人却只有一次。何况人生在世肩负着太多太多责任。因此,重视健康是珍爱生命前提。
当今威胁生命安全因素都有那些呢?无非是疾病各种事故。人生命是很脆弱,这个世界因为人欢声笑语而精彩。如果我们不注重安全意识,视安全隐患而不顾,辜负家人重望,把生命当儿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良心也终会受到谴责。一件件一桩桩血腥事实报道,令人胆战心惊,残不忍睹。只因为忽视了安全问题,一个个生命如鲜花在瞬间凋零,给家人朋友以沉重打击。到那时,这一切都为时已晚,我们已失去太多太多,难道只有失去以后才醒悟才懂得珍惜吗?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反思吗?
血教训只能有一次,悲剧不能重演,生命更没有第二次。诚然,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防止非自然因素,也就是各种事故包括交通事故矿难事故其他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生存就是为了自己么?不,我们决不能这样如此自私。可以说,我们生命一半就是家人,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交通事故使我们遭到沉重打击巨大灾难,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去拿生命开玩笑呢?
是。死亡总是留给人们恐惧,对死亡抵触使人们对生存产生渴望,因害怕所以才拒绝。正是如此,人们对生存强烈愿望昭示着我们必须珍爱生命。
我们道路还很长,人活着总得给世上留下一点美好东西吧!朋友,我们这次心灵般沟通,一定能够打动你心,我已经感受到你那颗炽热心在有利搏击着,甚至在颤抖。我们应让自己生命在理智搏击中度过,就象落叶谢花一样,潇洒地来,潇洒地去,做到对生命无怨无悔,让生命之光永远辉煌。珍爱生命吧,哪怕生命只有一霎那,那也让它成为一种永恒!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4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和智力,而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甚至,老师为了拿高分,延期上课或者课后辅导,导致学生下节课没时间玩,但是放学回家想玩,想调解,却欢迎家长的学习和监督。在所谓老师的严格控制下,孩子们被困住了,被锁死了。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有一次放学,哥哥丢下书包跑了出去。我说,站住,你干嘛去?哥哥说,我去楼下玩。我厉声对你说:你放学后还没玩够吗?先完成作业!哥哥哽咽着说:“我们老师下课会耽误时间。等他说完,我们没等跑出去了,铃声又响了。”哥哥说完了,我觉得对不起他,因为我也经历了一件事。有一次,我的同学蒋依杉(她的父母在外面工作,缺乏照顾)过生日,她邀请我们去她家开派对。所有的邀请都发出去了。我们也想和蒋依杉过一个快乐的生日,但是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以一票之差否决了,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什么是对的?当老师反对时,我们去了蒋依杉家,尽管我们没有勇气和勇气。结果生日那天没人去她家开派对,她和奶奶过了一个孤独的生日。唉!想到这,我的眼泪真的夺眶而出,所以我深有体会,准备让哥哥去玩,但是我的允许是没有用的。这时,我妈说:“你干嘛去?”你完成作业了吗?哥哥说:“我想下楼玩一会儿,但是老师不在学校上课。”。妈妈说:不行,赶紧写作业,做完作业再讨论。弟弟要做作业,我摇摇头,以为弟弟又要出去玩了。
在学校老师和家里家长的严格控制下,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成绩。我觉得在这样的老师严格控制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会缺乏个性、能力、思想等。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开放教育。总之,很久了。中国孩子被关在教室和自习室里,就像一颗失去了根永远不会发育的种子,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小鸟,永远缺乏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性。老师和家长希望我们是书呆子,而不是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吗?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5
有人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社会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分数的高低决定着你的人生,决定着你的命运。究其根源,便是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
现代中国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这让众多学子盲目地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能代表一切。于是就有了“拼分,争分”的浪潮。随之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也就指向了分数。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这没什么问题。那么,你就只想到片面,只顾以偏概全。仔细想想,教育是什么,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培养人才,培养一批一批有素质有道德,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是的,我承认,分数高的人确实拥有成为人才的能力,但只能说可能成才。社会上也有很多自恃聪明、走上歧路的人,他们在非学习方面就是一个差生。试问,这样的人到了社会撒谎能够能有用吗?不迫害社会才怪。
道德,信仰等非学习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同样重要。这是人之本分。如果连这都不能够做的合格,就是学了一肚子墨水也不被人欣赏,相反,他们还会被人痛骂、批评。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其次,分数的高低体现在各科成学习上,但并不容易全部优秀。偏科就是很好的体现。有的人理科好,但是学习文科吃力,结果分数不高,但这就说明他学的不好吗/我不这么认为,他具备理科学习的素质,可以从事理工行业,同样造福社会,但分数却抹杀了这种人才,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缺点。人没有十全十美,也不能考的十分理想。但人正因此才各有所能。正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我们必须认识,应试教育不能决定一切,人生靠自己把握,相信自己的能力。
应试教育仍旧在我们身边,目前这种模式无法改变,唯有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冲垮这无情的模式,带给下一代一片崭新的天空。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6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教育目的的小论文800字 篇7
是您教会了我对生活琐事的处理,是您教会了我各种各样的道理,是您教会了我怎样与他人相处,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而我想说谢谢您对我的教育。
那天是周六,天气十分晴朗风和日丽的,你早早的就答应我带我出去玩。我们坐上车到了公园,我拉着你的手向湖边跑去并指着湖中央的小船上对你说“我想去划船!”“好啊!那咱们先去看看吧!”“好啊”我和你爽朗的笑声弥漫着整个公园。你一边拿着水瓶让我多喝一点水一边去问票价。在我们排队等待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和我同龄女孩,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有说有笑的,于是我们打算坐一条船,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玩了。
买了票,上了船,把船开到湖正中央,我拉开小书包从书包里拿出了我最爱吃的小饼干,本来准备一个人享受这包饼干,可是这时你对我说“你不打算分给你的小伙伴一点吗?”可是我之前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这时候作了难——想要分给她,但是这个饼干是自己最爱吃的又不想给她。你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意对我说“她是你的好朋友对不对,有好东西就是要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啊,而且舍得舍得,要先舍了才能得啊,对不对?”“好吧”我点点头,拿出自己的小饼干递给那个女孩“给你,你尝尝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饼干了”没过多大一会她拿出她的零食送给了我。你对我笑了笑。
在这个事情中,你让我懂得了有好东西要分享给朋友,有舍才有得。
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小到洗脸刷牙大到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教育了我们。
谢谢您对我的教育,您的每句话对于我来说都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