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活感悟古诗词句子

时间:2025-08-20 18:37:37 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步骤及时间分配等。编写优质的教学设计需关注这些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生活感悟古诗词句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1、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目标

2、课件相继出示这两句话:(1)(2)两句话 对比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3、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4、谈感受,定位句子: 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5、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 (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总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板书:魂牵梦萦)想起这些,想起这点点滴滴,让我(完成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7、(配乐:故乡情)师:同学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让我们随着作者琦君一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一同踏进梦牵魂绕的旧宅院,去沐浴一场缤纷的桂花雨,去真真切切地感受童年的快乐。齐读课题:桂花雨。 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香)

8、师配乐读第五自然段。(配乐:梦花园) (出示)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9、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10、“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1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2、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13、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14、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15、真不错。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

16、大自然可真奇妙啊!同学们,赶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篇有趣的课文美美地读一读,演一演吧!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7、学生谈体会。 小结

18、游戏:用手势选择形近字:选字填空 哄烘拱描瞄喵吾悟呜鸣歉谦或式稠稠

19、出示 选择合适的字

20、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

21、照样子积累词语。 反反复复

22、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平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 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3、资料交流 (屏幕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生:张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张衡。(学生交流中,教师出示地动仪及相关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24、教师引导: 这么刻苦认真的孩子,一直数到几百颗,让我们来夸一夸他吧!指名读,齐读第一段。

25、分角色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同位交流,指名说。(奶奶认为星星是杂乱无章的,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可以数得清)

26、指名读 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27、出示投影,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a)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28、齐读第五段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衡长大后有了突出的成就,我们来夸夸张衡吧!(齐读第五段)张衡能成为的天文学家,与他小时侯数星星有什么关系?

29、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理解

30、理解学习诗意: ⑴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好好读一读,你读着诗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31、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⑴学生练读。

32、大好的春光中,孩子们在自由自在地放风筝,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谁能通过读3、4行诗句,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呢?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3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34、(出示插图与句式提示)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及注释,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

3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和谐美满的村居生活 快乐的村居生活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36、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37、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38、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39、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40、联系全词,谁醉了?仅仅是因为喝酒多而“醉”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