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学习作文时,尤其是议论文,都会注意到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这类文章要求语言准确、表达鲜明。优秀的议论文通常具备这些特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物素材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人物素材摘抄大全新颖 篇1
热门主题一:奋斗篇
①年轻驻村干部黄文秀白天跑到各个单位争取项目、申请资金,选址、修路、建立电商服务站,努力让村子富起来、美起来,晚上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谈心交心,帮乡亲们排忧解难。
②故宫博物院的年轻文物修复师杨玉洁静心学习、传承绝技,她通过清洗、配胶、粘接、打磨、补配等一系列繁琐工艺,恢复了文物往日的神采。
③“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黄国平在博士毕业论文中一句致谢的话,打动了很多人。1987年出生的黄国平经历了许多生活的艰难,但他却未被这些困难压倒,坚持求学奋斗,探索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新天地。
热门主题二:奉献篇
①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期就投身进步文艺活动。他传承艺术艺德,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颗“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滚烫。
②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之后放弃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决然选择了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而且杨善洲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最后将价值数亿的林场无偿捐赠给了国家,留给当地一片绿水青山。他无私奉献,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的伟大誓言。
③“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20余载,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完成了几十项核武试验,并建立了大量科学理论,为我国“核”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
热门主题三:责任担当篇
①英雄军人孟祥斌,危急时刻为了保护别人的生命,勇于担当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纵身跳进滚滚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②临安籍气象干部陈金水从气象学院毕业后,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来到青藏高原,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在卧室里悬挂着“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以表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③深藏功与名的“人民功臣”张富清退役后,却主动选择到来凤县工作——在这个湖北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贫困山区奉献了他的大半生。在他心中,那些面对枪林弹雨保家卫国是他的军人使命,那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同样是他褪下军装背后的责任和担当。
热门主题四:生态保护篇
①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扎根荒漠,植树治沙,父死子承,三代不息,浇灌血汗,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②“自然之友”梁从诫先生是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主要发起人。他把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穷尽晚年之力为环保事业奔走呼号,竭力为祖国的青山绿水竖起一道保护屏障。
③近60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热门主题五:科技创新
①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团队、“北斗”团队、“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不舍昼夜、潜心科研,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勇攀创新高峰。
②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国家利益隐姓理名、默默工作,60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有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③“秋月女神”张玉花奋战在探月工程研究一线,先后把“玉兔”“嫦娥”送入月宫;从学徒工做起,王曙群把“螺丝”拧到了太空中,专研精密仪器几十载,确保太空对接毫厘无差,样品转移“粒土不洒”。
热门主题六:爱国篇
①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仅有19岁,他那黝黑的脸庞,明明是个孩子模样,却刻满坚毅刚强。虽说年纪不大,但他却有无限大的爱国之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用生命践行自己的爱国口号,毫无杂念地将青春献给祖国,将岁月永远定格在喀喇昆仑高原。
②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③“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用“爱国三问”,鼓励青年人奋发图强。
热门主题七:道德高尚篇
①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在重庆大渡口长江边勇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深刻意义。
②“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没有自己的儿女,却亲手迎来了千千万万新的生命。她让很多生命垂危的产妇转危为安,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钱财济散穷人,临终还将三万元存款捐给医院托儿所,为践行“医者仁心”写下最美注解。
③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热门主题八:杰出女性篇
①支月英19岁远离家乡,不顾家人反对,到条件艰苦的山区支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②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③郎平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她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她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她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热门主题九:身残志坚篇
①东京残奥会上,有视力障碍的刘翠青获得两枚金牌。在备战东京残奥会过程中,她的坐骨遭遇了伤病,她选择了咬牙坚持。她说:“只要心中有梦,就要坚持不放弃。”
②半岁时,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③著名数学家陆启铿先生,幼年时因患骨髓灰质炎导致双腿终身残疾,但他从不因此需要别人特别照顾。无论是青年时代往返广佛之间的艰难求学路,还是往后岁月的侵蚀、科研的挑战,都没有使他屈服。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在多复变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议论文人物素材摘抄大全新颖 篇2
一、《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关键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小朋友。万斯同因为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许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二、《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为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因为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觉自身手下的窗户竟是教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三、《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四、《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五、《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身也是东晋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六、《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可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七、《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所以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觉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伙。
议论文人物素材摘抄大全新颖 篇3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3、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4、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5、左思立志,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6、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7、姑娘真棒!四川无腿女孩成功保研
四川女孩黄欢4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腿,从此靠板凳“行走”。高考时,身残志坚的她以优异成绩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期间,她收获了“第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6次学习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目前已成功保研到四川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
提示角度:身残志坚、励志、青年奋斗
8、励志博士: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几天,一篇2017年博士论文的致谢让亿万网友泪眼婆娑。朴实真挚的文字毫无半点致谢的套路,黄国平借此道出了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感悟。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到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一步步走出大山的足迹,也是黄国平一步步改变人生的轨迹。
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照顾自己17年的婆婆下葬时只有一副薄薄的棺材,年少的他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家徒四壁、下雨天靠竹笋壳塞住瓦缝,学费没交、用以维生的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换酒,贫穷不断磨损着他内心的希望。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夏天光脚冬天寒衣的穿着,几乎成为压垮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生活现实而残酷,沉重而辛酸。“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感谢不堪回首的岁月需要强大的勇气。举重若轻,或许正是黄国平在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智慧。
提示角度: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拼搏、坚持梦想、底层逆袭
9、励志!独腿博士研发假肢能踢球跳舞
贵州的孙小军9岁时因意外右腿截肢,他没有自暴自弃,拄着拐杖一路考上博士,毕业后开始创业,用5年时间研发出一款智能电动假肢,不仅能爬山跳舞,甚至还帮他实现了幼年时踢足球的梦想。孙小军说,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提示角度:实现梦想、医学研发、身残志坚、回馈社会。
议论文人物素材摘抄大全新颖 篇4
标题:在“不变”中“变”
【开头段】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但是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实在不忍陷入困境的帝企鹅全军覆没,便想出了一个“间接干涉”的办法,让帝企鹅成功走出了冰坑。此举,引发观众热议。我认为,此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要善于变通,学会在“不变”中“变”。
【论证段】
1.在“不变”中“变”,让原本冰冷的规则有了温度。
2.在“不变”中“变”,可以增强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在“不变”中“变”,可以让我们找到面对困境的勇气和走出困境的办法。
【结尾段】只有突破思维束缚,我们才能正确看待与辨析是非;只有善于变通,才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善于变通,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奏响阳春白雪,才能“一览众山小”。所以,当我们学会在“不变”中“变”,真正获得思维解放时,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
议论文人物素材摘抄大全新颖 篇5
标题:思之有物,行止有度
【开头段】康震老师在点评《陋室铭》时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的确,思想很重要。学而/思,思而行,是古往今来我们解决大部分问题的一般规律。《左传》中亦云:“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意为正道直行,应该善于思考,思有所得,谋而后动,方能行远。
【论证段】
1.浅层的思考主导着我们最简单的行为本能。
2.更深一层的思辨则界定着我们的行为准则。
3.思想也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行为。
4.“思”不仅作为“行”的道标,指导着我们前进,而且是“行”的戒尺,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结尾段】思之不殆,永远保持灵活的思维,行为就更清醒;思之有理,明辨是非曲直,行为就更正确;思之有物,把握人生的导向,行为就更坚定;思成戒尺,时刻把握边界底线,行为就更有度。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思行合一,且行且思,且悟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