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散文。本文整理了13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为需要的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这些写景抒情的示例能引发灵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1
一、描绘三五幅画面
其实写景散文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其道道来。朱自清在《春》中就是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中,在冬天,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色,抓住冬天里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两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卧雪、冬天的一色的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之美,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散文如此,诗歌也不例外。何其芳在《秋天》中也创设了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秋恋图。
对于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色,于是创作的思维也就大开了。当然,写景还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相互补充,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如写“家乡的秋天”,就可以考虑从“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池塘”、“秋在天空”、“秋在人们的脸上”去构思,去表现秋的内蕴。写“春”,就可以以时间为序,描绘“飞雪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展现不同时令下的春的不同风韵。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散文的真实地记录眼前实景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地观察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使其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朱自清在“春花”中写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上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更让人感受到春花的繁茂和艳丽,其喜悦之情如溢水一般。“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又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的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的无限柔情。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者上就要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老舍也将济南冬天的水天一色,想象成“一个空灵的蓝水晶”,一个多么精彩的比喻,一个有灵性的比喻,再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独特的比喻,读者的印象就难以磨灭,出彩的拟人也是如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于是,济南的冬天里也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的画面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我们写作景物,也不妨借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四、善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你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作缘起可能是游览胜迹、故里寻根、失意遣怀等。它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在尝试此类散文写作时,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景物描写要传神
传神是指描写时不仅能够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而且能给读者如在眼前的感觉。具体做法如下:
⑴善于观察
学会善于观察,即用心体悟身边的景物。对于景物的感受力是此类散文的写作基础。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的景物既在我们身边,又能挖掘出我们不曾发现的美。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读者看了原型图片之后会发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荷塘。如果没看《荷塘月色》,我们很可能日日从旁走过也不觉其美。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才有所感,这是写作的前提。
⑵层次分明
作文的层次分明即描绘景物时有主次、有先后之分,既能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和谐的整体感。仍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月色、树影等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摹写均非常细腻,但它们又不是割裂的,如写荷叶,然后是荷叶中的荷花,然后是风送来的花叶的清香,由风的吹动引出流水;写月色,既注重从上至下的流动,又注重从下至上的浮动,从而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可见,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彰显景物特点的细节工笔描绘,使其凸显出来,又不斩断与之相关的背景,将其融进去。
⑶善用修辞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应恰当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当你要把对景物的审美发现传达给读者时,尽量要将其转化为另一种人们熟知的美的形式。譬如《荷塘月色》中把花叶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再如写花叶在月光下朦胧的美态,将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善用修辞能够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同时使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2
“下周,我可能就要回去了。”
坐在长椅上正聊着天,她却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侧过头去望着她,细碎的阳光悄悄从树叶中探了进来,在地上映出了点点光斑。本该是个惬意的午后,可现在,空气中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可这忧伤的气氛却又一次被她打破了。她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糖来,分了一块给我,边跟我说“还好我当初给了你那块糖,否则我怎么会认识你这个损友。”
听了她的话,思绪便好像回到了从前。眼前出现了两个迷迷茫茫的身影。
那时,我一个人坐在饭店的大厅里,不想回去,那里全是大人嘈杂的谈话声,而且话题总是那么枯燥无味。我只能望向远处,可那平凡的夜景根本就吸引不了我。“喏,这个给你。”说着,一直拿着块糖的手就出现在了我面前。转头一看,原来是她。
她坐在了我旁边,那时我只知道她是妈妈朋友的女儿。其他全然不知。却不知是为什么,我们聊得很欢,仿佛是十多年的老友,从为自己喜爱吃的零食拉票到悄悄议论那些大人,从自己的爱好到学校里的.琐事。这时如果有人经过,一定会认为我们是很久不见的朋友了吧。
那边是初见,渐渐从往事中缓过神来,发现她也抬着头,望着天,似乎在找寻着什么的记忆。
手中的糖,已被握的有些发软,轻轻打开包装。我知道这包装上总会有一句话,而这次的是。
“友谊天长地久。”
我向她扬了扬手中的纸,我们都笑了。此时已快黄昏,微风伴着阳光,温暖又带着一丝凉爽。嘴里的甜味正在继续蔓延着,就如同我们的友情,只要去感受,不必多言已心照不宣。就算明天就要分离,但相信那份由一颗糖开始,也如糖般的友情永远不会变。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3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轻柔、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不同,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节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叫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濯,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读恐怖神圣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天我们要吃粽子,玩龙灯,在家门口挂菖蒲和陈艾,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麓山国际社区为业主们举办了盛大的游园活动。
孩子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有的手拿五彩粽子,有的佩戴香包,还有的身上挂着菖蒲,个个喜气洋洋,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纷纷涌向会所。
在会所大厅的一角,耸立起巍峨雄伟的攀岩墙。许多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向上爬。看着小朋友们快乐的样子,我也挤进人群排队。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拴好保险绳,开始手脚并用地向上爬。一开始,我很顺利地爬了三格。可当我爬到第三格时,发现上面的攀岩石钉间距越来越宽,我的手怎么也够不着了。心开始像一只小鹿又蹦又跳,头脑一片空白。往下一看,哎呀,黑鸦鸦一片人头!突然,手一松,我便悬在了空中,绳索带着我不停地晃动,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我并拼命大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工作人员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续继往上爬吧!”可我还是不敢,不争气的金豆豆噼哩啪啦地落了下来。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把我放了下来,观众们也用惋惜的眼光看着我,我红着脸挤出了人群。
舅舅不停一安慰着我,把我带到一排篮球电玩架下,许多孩子也在这里排队投篮。我的舅舅天生喜爱打篮球,他丢下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长长队伍中。轮到他了,他挪动着笨重而又肥胖的身体。在篮球架旁,舅舅的身体几乎占了整个篮球架,胖胖的'舅舅投着篮,身子一晃一晃,简直就像羊群里白大狗熊,又滑稽又好笑。看着他,我高兴地笑了。
捏彩泥馆里人潮涌动,五颜六色的彩泥吸引了我,我也走向前去玩起来。我捏出来的小人、动物、汽车个个不成形,而别人的呢?稀奇古怪。我们都相视而笑了,说:“重在参与嘛!”
今天是快乐的一天,节日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5
我是立秋出生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到秋天,总会有一种很奇特的心境,仿佛和秋天有着一丝似有还无得渊源和感情,对秋天的景色一情有独钟。
晨雾
清晨,天空还灰蒙蒙的,一切的事物都是那么的朦胧,那么的若隐若现。浓浓、淡淡的雾蔓延在整片大地,宛若一身飘逸洁白的纱裙,轻轻地穿在秋姑娘妙曼的身躯上。早起的鸟儿“啾啾”地啼着,唱着,也不知是在哪一棵缀满金色叶子的树上。不经意的转头,看见了我们身影,急急地,在一片迷茫中飞去,还不知自己已惊起几片叶子,正晃晃悠悠地飘落到地上了
晚霞
黄昏,太阳正缩在一片片云彩身后,偷偷绽放着最美丽的光芒。天边的碧蓝早已褪去,暖暖的金色溢满了整个天空。明黄、火红、魅紫的霞光,柔柔地披在了轻盈的.烟云上,如薄纱,似彩绫,好似秋姑娘那华丽的.丝巾,系在了他纤细的颈项上。有些顽皮的霞光,不听话地从云里的缝隙中溜了出来,映得世界一片金黄,一片温暖。
玉轮
暮色四合,玉轮也悄悄爬上了枝头张望着。都说秋天的月色最美最迷人,这一点也没错。看,月轮升入了空中,被一旁的暗云簇拥着。“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光浅浅地照着飘懂的暗云,如同长了银白色的翅膀一般,缓缓飞翔。清冽柔和的月光滑落下来,就像秋姑娘银色的绸带,软软地围在她的腰间。除去日间的喧闹聒噪,只剩下月夜独有的宁静,低调而惬意。随着夜来香的香气渐渐散去,晶莹的玉轮也化作了天边的启明星,唤醒新的一天.....
秋天的美是深沉的,也是热烈的;静谧的,也是奔放的。秋天是个多面性的季节,秋景也是蕴含许许多多韵味的。细细观察,慢慢品味,你就会感受到秋天那“美丽不可方物”的气息。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6
从小,我便痴迷于诗的世界。那一首首或隽永或慷慨或婉约的诗,那一篇篇或清新或激昂或深情的词,一次次触动着我的心弦。我想,今生,我算是与诗词结上了缘,就让这些经典成为我每个夜晚的枕,伴我入眠,陪我长大。
我听见汨罗江边屈原正在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该是有多么痛心,让他怀揣着梦想投身汨罗江;该是有多么决绝,让他对他所深爱的国家毫无眷恋。一代爱国诗人成了“诗魂”,留给世界最后一声悲愤的呐喊,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写下最悲壮的一幕。
我迷恋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你看,黄鹤楼中,一向豪放不羁的李白望着好友乘坐的帆船渐行渐远,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不觉悲从中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他目送友人远行,心中默默的祝愿。当听见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白愁从心起。遥望天上皎皎明月,只能将一腔担忧与关切托与她,让轻风与明月能替自己捎去那份牵挂。我读到的李白,不仅仅只是会彰显浪漫主义之风的诗仙,也是一个心忧天下,友情至上的平凡之人。
我看见贬至黄州的苏轼,夜半无心睡眠,欣然于如积水般澄澈透明的月色,与同样被贬的友人张怀民一起庭院中赏月,感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谪的悲凉,旷达的胸襟,皆在这寥寥几字之中。乐观的东坡,大笔一挥,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每每读到此句,我都会肃然起敬。
我佩服伟大领袖毛主席,那份慷慨豪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红军时代的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虫,全无敌”,这是晚年的毛泽东。而在我心中,最美不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也喜欢悠然自得的陶渊明,喜欢一代词帝李煜;我还喜欢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喜欢清新婉约的李清照……我想,我喜欢的,应该是所有关于诗词的美好。
今生有梦,诗词为枕。
在诗词的世界里,我寻到了前世的自己。多少次梦回大唐,与李白对饮,与杜甫交心;多少次神游大宋,与苏轼赏月,与王安石博弈。
我喜欢坐在窗前,迎着月光,手捧一卷诗词,默默地看,静静地品。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容颜,那么读诗词改变的应该是人的气质。那种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显露出的温文尔雅,眉目间晃动着的浅浅阳光,岁月与诗词会给我最好的答案。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7
我与诗词结缘太多了。诗词仿佛是一个高尚又渊博的人,把我从现代拉回到古代,让我与冠绝古今的人相见,与他们交谈,讨论。
下午,明媚而又可爱。我又坐在书桌前,翻开书本,看着。阳光从空中落下,像一条充满梦幻的金条,印在了桃花上,桃花显得更加妩媚。我,看着诗词,感觉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融入我的灵魂,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每天不背几首便寝食难安。“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李白的放荡不羁让我敬佩的五体投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指点江山的伟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竟写出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让我震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那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佩服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对生活美好愿望,让我怦然心动……世间一切美味珍馐,都经不住反复咀嚼。只有这些饱含情意的诗词,才能让人齿颊留香,每一次咀嚼都有新的领悟。
诗词,我爱你,爱你到天荒地老,永远相伴!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前记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每个人的追求爱好都不同,但我们却用所有时光去成就更好的自己,去追求更好的事物。
我与诗词的缘分,源于一句诗:“朵朵花开淡墨痕。”这说来也甚是有趣,初识这句诗是在广告词上,一听到后就深深被吸引,那淡墨痕的花香沁人心脾,那种花香迷人,是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美,从那以后我便爱上了诗,我渴望从诗中得到一份心灵寄托之所。
后来李清照的词让我对诗词更加如痴如醉。“沉醉不知归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忧伤悲寂,再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萧瑟,李清照的词记载了她的一生的情感变化,她用诗词诉说着她的心境。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它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脉,涵养着我们的灵魂,淬炼着我们的思想。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诗词比赛。在赛场上我凭借长久以来对古诗的热爱与积累,频频发言击败对手,与同学并肩作战,拿下比赛二等奖,为班集体争了光。这让我对诗词的兴趣愈来愈浓,以至于我恨不得将诗词分享给身边的每个人。每次碰到好诗好词,我就在朋友身边吟唱,久而久之在我的尽力宣传作用下,我的朋友们也爱上古诗。
早晨我们迎着晨曦一起看诗词,赏诗词,在阳光照耀下的我们一路欢歌,暮归,我们在一天劳累的课堂中苦中作乐。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看“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赏“梅花香自苦寒来”。
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古今多少事,我们从诗中领略、感受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人的魂,感受我们五千年文化的魂。
寒来暑往,诗词伴我长大,我与它的缘深似大海。希望每个人都能胸襟宽似海,从诗中煅造更好的自己!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9
夏天过的真快呀,一年一度的秋天又到了。秋天真凉爽呀!秋天的景色非常美。
今天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森林公园玩。我们到了森林公园,那里的人是人山人海,那里的人很多是在干什么呀?原来是来看菊花展的呀!那里的菊花真是光彩夺目,一个比一个鲜艳,一个比一个有精神。
那里的花真是五颜六色,真是漂亮极了。有白的、红的、黄的、蓝的。白如雪,红如火,黄赛金,秋天的到来,树的叶子渐渐地黄了,黄色的叶子也渐渐的落了下来,那里的树是各种各样,什么样子的都有,有梧桐树、枫树。那里的小草全都枯萎了,有的小草虽然没有枯萎,但也都黄了,看见了这样的小草,我就想起了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我爱秋天,我喜欢秋天,秋天虽然小草枯萎了,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了,它们可以发出新的芽,秋天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凉爽,所以我喜欢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丽啊!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10
我的家乡濮阳,是个美丽的城市,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你要是问我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秋天。
家乡的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炎热,扇来了秋天。这一把把“小扇子”为我们做出了许多贡献,却把自己扇黄了。
家乡的秋天,杨树上的小杨树叶,也调皮的从树妈妈身上飘下来,一些活泼的孩子们在小树叶上跑来跑去,玩得可快活了,小杨树树叶也为小朋友做出了贡献,可是却把自己给弄碎了。
家乡的秋天,“菊花姐姐”来了,它们五彩缤纷,在风中翩翩起舞,带给人们无限的想像,原来菊花也默默的做着贡献。
秋天来了,瓜果飘香,有枣、葡萄、红彤彤的大苹果、火红的石榴……它们都乖乖的挂在树上摇来摇去,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呀,快来吃我呀!!一看见它们,我们就流口水。
秋天来了,秋风送爽,风娃娃温柔了一点,不像以前那么热,那么刺眼了。这都是秋姑姑调教的,秋风吹到你的身上感到无比的舒服。
总而言之秋天的濮阳无比的美丽,无比的漂亮。我爱秋天,我爱秋天的濮阳。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1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余光中的《乡愁》
2、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
2、整体把握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三、具体赏析
(一)赏析上阕
1、诵读指导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
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
作者心情如何?——烦闷
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
语速呢?——稍慢
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教师范读)
(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
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
——风荷举。
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
2、揣摩词句
(1)刚才我们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呼”,“窥”
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学生物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咬文嚼字。
(2)重点赏析写荷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让人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花具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风。
“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动态美。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3)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
3、拓展延伸
(1)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
(2)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一种美好的希望。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莲,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精彩。我现在给大家说说我的喜好。知道我喜欢哪种吗?我喜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觉得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了一份艳丽,有失荷花的真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倒是真纯,可惜少了几分风韵;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得倒是极好,可惜圣洁冰清,不食人间烟火,使人难以接近。而唯有美成的荷花写得色香俱全,形神兼备,通了人性,有了性灵之美。它美而不妖,香而不腻,柔美中有风骨,娇媚中见矫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大家欣赏品味高,观点有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二)赏析下阕
1、触景生情
(1)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抒情。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
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什么?
荷。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钢笔是同学送的,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同学。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2、揣摩词句
(1)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距离这么远,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难过。(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
(2)家乡真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看作者家乡到底有什么令人难以割舍?
渔郎
这里是谁想谁了?看一下“相”这个字的意思。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属于哪一种——偏指一方。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看下面这两例。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和“五月渔郎相亿否”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以此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白居易这首诗,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小结: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
(3)故乡还有什么生活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作者记忆的相册之中?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大家看课本插图,体会一下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
——优哉游哉、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什么?
现实中痛苦。这样大家现在就不难理解“久作长安旅”所蕴含的感情了。
还有这首词开头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作者的烦闷也不仅仅是天气闷热引起的了。现在在长安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在故乡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反差。
这三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深情,缓慢而深情地读。齐读一下。
(4) “梦入芙蓉浦”的芙蓉就是指的——荷花。这样就与前文照应起来了。情和景至此也融合为一体了。联系的媒介是就是风荷。现在大家把整首诗齐读一下,注意刚才我给大家说的感情变化。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邦彦的《苏幕遮》,这篇作品不仅带给我们纯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带给我们一种启迪。滚滚红尘中,当我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但愿荷之韵能给我们注入一丝清凉。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希望荷之芳香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里,一直齿颊留芳。
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五、延伸拓展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六、作业:背诵《苏幕遮》
板书设计:
苏 上片:写景 (风荷)
幕 见景生情
遮 下片:抒情 (思乡)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12
【教学目标】
1、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2、 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3、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预习案】
一、文学知识
1、 关于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2、 创作背景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二、预习思考
1、给下列字注音。
燎( ) 溽( ) 楫( ) 浦( )
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
燎沉香 ( ) 消溽暑 ( )
鸟雀呼晴 ( ) 小楫轻舟 ( )
叶上初阳干宿雨( ) 梦入芙蓉浦( )
侵晓窥檐语( ) ( )
3、 思考: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赏析。
(2)本词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温故知新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情与景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探究二、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些字表现出来的.?选两个字作赏析。
探究三、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探究四、找出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法相同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妙处。
【课外拓展案】
一、阅读《月夜》,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被困长安。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清辉:月光 。
5.虚幌:透明的窗帷。
6:双照:互相照见。
思考:《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体现了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写景抒情作文800字 篇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值炎炎夏日,如果我们走到路边看到一枝荷花、一片清新的荷叶,会感到丝丝清凉,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情思。历代文人咏荷诗词多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苏幕遮》清新淡雅,浑然天成,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他的这首好词。
二、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
3、读出情感。(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
四、整体感知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思乡之情
五、课堂探究《分析上片》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明确:1、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燎 呼 窥 举
3、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
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构造,让读者过目不忘。
(2)这两句用词精炼,“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色勾勒出来。“举”字最为人们称道,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 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找一个学生画出“雨后荷塘”图
上片小结:上片写景,词人用这些动词把它们生动的联系起来,整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清新自然,从容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