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围绕“七年级优秀作文”的主题,为大家提供八篇论文,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每篇文章都将集中在一个特定主题上,以便深入探讨和表达。希望这些作品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灵感和指导。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1
既然选择了辉煌,就不要理会辉煌后的冷清;既然选择了默默无闻的奉献,就不要计较你所得到的颂扬;既然选择了宁静的远方,就不要羡慕都市的繁华。就像诗人的胸怀,选择了,不带任何牵挂。
你选择了战场上的辉煌,正如你选择了冷清的坟场。在那风烟滚滚的战争年代,民族危机、国家危机接连出现,你集国恨家仇于一身,选择了轰轰烈烈的战场。当你拿起枪,当你越出沟壕,当你在撕声裂肺的叫声中向前冲时,你后悔了吗?不,决不,因为你不后悔你的选择。
你选择了默默无闻的.职业,就像你选择了安静的教室,抑或是选择了广阔的土地。当你第被粉笔灰呛住时,或当你挥洒汗水,双脚弄满泥土时,你怀疑了吗?你认为这值得吗?你应告诉世界:不,这值得!因为黑板上留下了你的笔迹,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你的一怒一乐;因为土地上留下了你的足迹,人们心中映下了你憨厚的笑容。
你选择了远方,也选择了未来。当你乘着奔驰的火车,看着都市的一幢幢的高楼大厦从你眼前晃过,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离你越来越遥远,你应庆幸你选择了一个更有创造性的天地。那儿有许多你不知道的东西,有许多等待你去发现的东西,这不比在都市人流中平凡的过一生更有意义吗?当你理解了这些,你就不会为你所失去了的遗憾,不会因时间、空间把你和家庭分开而悲伤了。
我们不是上帝,不能主宰万物,然而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无论你选择了什么,选择时失去或得到了什么,都不要太去在意,只要你执着于你的理解,你人生的意义将与众不同。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2
人生百年,转眼即逝,你是否曾在这浩瀚的时间汪洋中绽放过?或者留下一点点痕迹……
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在他后指挥乐队演奏时,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但是,贝多芬却站在台上等了许久,因为他那时已经完全聋了!他听不到掌声,也不知道何时结束,只能站在舞台上等着。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聋人,却顽强的跟命运奋斗着,弹出了生命的音!一首“命运交响曲”,使他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听着他的“命运交响曲”,我似乎看到了他那深邃的'眼神,里面透露出与命运和生活斗争的坚定决心;他那宽大的肩膀,似乎要承担起命运给他的所有重担!
贝多芬!多么神圣的一个名字!至死也不肯向命运低头,让自己的生命在音乐中绽放,在音乐中重生,在音乐中永留人世!
史蒂芬·威廉·霍金,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在轮椅上躺了46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度瘫痪患者,却凭着语音合成器成为了当代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宇宙”。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的科学思想家和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就是这样的一位瘫痪的人,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但他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他,让自己的生命在生活和物理中绽放!
有时,敢于在所谓的命运背弃你时勇敢的与其斗争,在遇到挫折时不是低头而是去战胜挫折,就会让你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3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登上家乡七星山大家不约而同的感慨!
七星山可真高啊!峰峦起伏的群山,巍峨耸立,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千峰万岭直插云天,而七星山就亭亭玉立在这些千姿百态的高山之中。是那么高大挺拔。
七星山可真险啊!瞧!那刀削般的悬崖拔地而起,直入云天,真令人望而生畏啊!远远望去,那悬崖是那么高,那么陡,犹如一把利箭耸立在云海之间。想攀登上去可需要一定的.胆量。还有那让人心惊胆战的一线天,那是一条窄窄的石缝。顺着石缝往上看,只能望见云雾缭绕,根本不见山顶。七星山真是高不可测呀!
七星山可真美啊!天高云淡,漫山遍野的树海有红枫、白桦、紫藤、黄椴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五花山。山脚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有许多小鱼爱河里嬉戏、跳跃。就像一只舞蹈队在表演舞蹈。高耸入云的大树倒映在河水里。就如同水里面小鱼们的“被子”。树上有一些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七星山真的很美,你快看看吧!”可爱的小松鼠在树上跳跃追逐也来凑热闹。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河边竞相开放,一群小蜜蜂正采着花蜜,还有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这真是美不胜收啊!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种体验无需去华山,来到家乡的七星山,便可以观赏到此奇景。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4
我的老家在石弓镇,这里有一个让我感到美不胜收的风景线,它的名字叫石弓山。这里到底美在哪里呢?就让我来带你们看一看吧。
在我的眼里,它的构造就像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山的左边有一座寺庙,寺庙中有一尊佛像。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这里送祭品、拜佛。寺庙前面有一大片田野。春天,田野一片绿油油的',像一大块绿色的地毯。秋天,田野中的稻田和玉米成熟了,就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玉米就像一棵挺直的大树。“大树”下有一群蚂蚁,它们好像在休息,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还有的在打瞌睡。
山的右边有一片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里的小鱼小虾也都一清二楚,夏天,这里的湖面上都会开出一朵朵粉红的荷花,它们旁边还有一些荷叶和莲蓬来衬托。湖边还有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柳树,它们的枝垂在湖面上,仿佛在梳洗自己的头发。再往前走,湖水越来越窄,逐渐变成了一条小河,真特别呀!
山上,花花草草都来给大山穿上了一件新衣,大树也不甘落后,给大山撑起了一把把遮阳伞。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呀!”山顶上有一座小亭子,从亭子那里向下看,远处的风景尽收眼底,向上看,感觉一伸手就能够到天。下面所有的东西都像蚂蚁一样小。
我爱我家乡的山,它是我家乡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
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
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
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
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
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
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
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
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
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 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
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 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6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 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 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 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 课文写的都 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 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 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 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 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7
一、 设计思路
本文是写人单元的首篇,曾作为悼文、回忆录、叙事散文来读,我们作为写人记叙文来学。这篇课文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头绪多,跨度大,却条理清楚,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学习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本文语言质朴敦厚,情深意远。教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将教读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发挥例文作用。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提供背景资料知识,梳理文章结构顺序。
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 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 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敦厚的语言,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任何伟人也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2、 从引导学生介绍了解朱德,和他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入手。朱德的伟大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德的回忆,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 难点、重点突破
1、 将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义。
(这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 教读第2-13自然段,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1) 阅读2-7段,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说说选取了哪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
点拨:通过写母亲生育之苦,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和睦妯娌,周济穷人等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性格。这些事例构成了这位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2) 阅读8-13段,用按时间顺序列表或列提纲的方法,说说又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性格的那些侧面?
例如:1985~1900年前后: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 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以上事例表现母亲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品质。
(3)思考: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 本文哪些地方有议论?集体朗读14-17段,说说这些议论的特点和作用。
点拨: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起到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本文中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深切,感人。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16段,作者把热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一篇传记性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也穿插使用议论,从而把事件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本文开头,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题旨。结尾采用议论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题逐步得到升华,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4、 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点拨: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和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作者回忆母亲,叙写了几十年的事,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征--“勤劳”作为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为纬线,抓住最能表现母亲伟大性格以及对作者影响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进行具体生动的记叙。回忆母亲,并不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迹;作者爱母亲,但又不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把爱母亲的感情推广到爱人民、爱党的境界,使之得到升华,从而深化了主题。除时间顺序和叙议结合外,作者对母亲的优秀品质写得详,“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详略处理得当。另外在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的运用,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气贯通,和谐地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 语言赏析
1.平实深刻,朴质深情。 如:“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 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写出了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是所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一声声呼唤,激情炙人,一声更比一声感人."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称呼.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值得人人敬爱的女性,所以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处处感染着读者.
2、虚词不虚,情感浓重
如:85岁高龄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如本文“还”字的应用,因为作者的感情熔铸和渗透,别具韵致。另外,本文“还”字用了十多次对于直接刻画、丰满和深化母亲的形象和抒发感情起了很好的效果。
3、 句式复沓,反复咏叹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四、 延伸拓展
1.课下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王朔《回忆我的母亲李婉芬》比较归纳同题散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2、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七年级600字 篇8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一词经纬法。
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词去连缀写作内容,营造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等等。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上,指的是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就是巧妙抓住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这一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一词经纬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如下优点:
1、“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巧,一词既出,能给学生惊奇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3、“一词经纬法”以一词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连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4、“一词经纬法”以一词贯穿教学全过程,思路明晰单纯,方便教者把握操作。
5、“一词经纬法”以一词串起全课的教学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高效。
“一词经纬法”运用之妙在于:所捕捉的关键词要的确能串起主要的教学内容,避免挂一漏万;以一词“牵”出其他教学内容时要自然顺畅,避免牵强生硬。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回忆我的母亲》的主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今天,我们准备抓住文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来学习全文,同学们猜猜是哪个词?
2、学生猜测议论片刻后教师公布答案。(“还”)
二、拎出关键词语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还”字的语句,找出一句抢答一句。
2、教师用幻灯出示分类整理好的带“还”字的句子。
第一类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二类
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类
⑨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三、品析母亲形象
此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一)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来直接刻画母亲形象
1、学生品析:上述①—⑥句中的“还”一词,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明确:
①②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③④句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⑤句写出了母亲的宽厚仁慈,⑥句写出了母亲同情支持革命。
3、教师点拨:上述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作者以此直接刻画了母亲形象。
(二)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我”来丰满母亲形象
1、学生体会:第⑦⑧句中的“还”的表达作用。
2、学生明确:这些“还”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
3、迁移: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教师点拨:文中写了母亲给我的教育和影响,用我的“行动”和感受侧面烘托,丰满了母亲形象。
(三)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来深化母亲形象。
1、抢答:⑨⑩句涉及了父亲和祖父,句中的“还”写出了他们什么共同特点?(勤劳)
2、提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大家庭中的其他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
3、讨论: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这样写有何好处?(由写母亲拓展到写千百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深化了母亲形象。)
4、相机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5、学生背读文章倒数第二段。
四、体会深挚感情
1、学生体会: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句中的“还”字都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明确:上述句中的“还”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爱戴、敬佩、感激之情。
3、迁移:文中还有许多朴实的词句蕴含着深情,请每人找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感情的句子。
4、进行有感情朗读比赛。